[发明专利]磁力加压自动输润滑油脂泵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0729.8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荣现志;何雅楠;范伟光;王帅;韩庆;王永丽;房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专用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06 | 分类号: | F16N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加压 自动 润滑 油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类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是机械领域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高速旋转状态下的轴与套之间,轴承内部机构间的闭环润滑,往往因为得不到充分、连续和有效的润滑而使部件损坏,机器瘫痪。
究其原因,这类旋转零部件的润滑,常常采用装配时涂抹润滑油脂、使用内存润滑油脂轴承和工作中利用油道加添润滑油脂等办法实现。这些传统润滑方法的缺陷是预先涂抹的润滑油脂不均匀,藏死角,而且工作中温度增高后的蒸发和累积损耗不易察觉从而不能及时补充;即便设置了润滑油油道,也不能毫无针对性地用动力油泵或黄油枪往里打油吧?那样将出现油满时的外溢流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损。
本发明磁力加压自动输润滑油脂泵是为解决上述难题而设计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润滑方式涂抹润滑油脂不均匀、不准确,用油道添加润滑油脂时间时机不好掌握、不便控制,容易产生浪费和污损,继而使润滑过程不充分、不及时、不可靠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磁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是先前申请的弹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的另型方案,由非磁性材料透明壳体、非磁性材料泵盖、圆形磁铁、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非磁性材料压盘、密封螺母、润滑油脂袋、油嘴开关和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等组成。正常状态,从油嘴加满润滑油脂,关闭油嘴开关,存放在润滑油脂袋里的润滑油脂就是常压,易于存放。使用时,在分别安装了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非磁性材料压盘上垂放圆形磁铁后拧放非磁性材料泵盖。把设置为内外螺纹的油嘴拧接到设置了内螺纹或外螺纹的机器油道口上。这时,由于圆形磁铁和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产生了吸力,导致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与非磁性材料压盘的连体受力而作用到润滑油脂袋上,使其因压缩而生成高于常压的压力,如打开油嘴开关,润滑油脂就会流淌到油道继而通达到的所有空间,使工作中的旋转件得到充分和有效的润滑。而且,这种磁力储能放压是连续的,一直可持续到油泵的润滑油脂排完,更由于泵体是透明材料,添加润滑油脂以及整个润滑过程是一目了然的。所以,用磁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时便捷的、有效的和安全可靠的。
磁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的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费用低廉,使用方便安全,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旋转件闭环润滑系统的润滑难题。
附图及附图说明
图1为磁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结构和工作示意图。
图中:
1、非磁性透明材料泵体;
2、非磁性材料泵盖;
3、圆形磁铁;
4、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
5、非磁性材料压盘;
6、密封螺母;
7、润滑油脂袋;
8、油嘴开关;
9、油道;
10、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
11、油嘴;
12、座体;
13、轴承;
14、轴。
具体实施方式
备用状态,把预先设置了与油嘴开关8直径尺寸相匹配的出口的润滑油脂袋7从非磁性透明材料泵体1的开口端放入,并稳妥地把密封螺母6从润滑油脂袋7的出口置入其中;再把设置了双向螺纹的油嘴11拧放到非磁性透明材料泵体1上,拧紧密封螺母6。打开油嘴开关8,往内注入润滑油脂。关闭油嘴开关8。而后,利用内外螺纹安装上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10、再分别安放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4、非磁性材料压盘5后把非磁性材料泵盖2拧放到非磁性透明材料泵体1上。这时,润滑油脂袋7内的润滑油脂是常压状态,便于运输和存放。
使用时,打开非磁性材料泵盖2,垂放圆形磁铁后拧紧非磁性材料泵盖2。把设置为内外螺纹的油嘴11拧接到设置了内螺纹或外螺纹的机器油道9的口上。这时,由于圆形磁铁和吸磁性材料螺纹固定盘产生了吸力,导致非磁性材料单螺纹支杆与非磁性材料压盘的连体受力而作用到润滑油脂袋上,使其因压缩而生成高于常压的压力,如打开油嘴开关8,润滑油脂就会流淌到油道9继而通达到的所有空间,使工作中的旋转件得到充分和有效的润滑。而且,这种磁力储能放压是连续的,一直可持续到油泵的润滑油脂排完。所以,润滑体出现高温下的润滑油脂蒸发损耗可以得到自动充填,使润滑条件始终处于均匀充盈的良好状态。更由于泵体是透明材料,添加润滑油脂以及整个润滑过程是一目了然的。所以,用磁力加压输润滑油脂泵时便捷的、有效的和安全可靠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专用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专用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栓紧固型钢格板
- 下一篇:一种电磁阀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