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讯号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9862.1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阳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讯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讯号线结构,尤指一种用于视讯传输的讯号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讯号线传输讯号时,会因信号发射端与接收端具不同的电位而使两端的设备存在电位差,进而形成噪声电压,由于该噪声电压会与周遭电路的信号产生电磁互感之干扰作用,即所谓的电磁波干扰(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因而影响整体线路之传输信号质量。此此外,讯号线必须具有稳定的特性阻抗,且必须防止电磁干扰才能正确地传输讯号指令,否则将产生信号反射与噪声干扰而造成讯号损失、变形与失真,因此,如何排除电磁波干扰成为现今讯号线维持传输质量所必需要面临的课题。
目前讯号线的芯线采用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的方式可在电磁干扰的控制上已有显著的成效,同时成本也低廉;然而,双绞线不易于加工成型,且在焊接时绞线容易分离,使得双绞线在特性阻抗上的控制不尽理想。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为达到上述目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创作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讯号线结构,以达到防电磁干扰的功效,并具有稳定的阻抗。
本创作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讯号线结构,以简化讯号线的组设方式,并可免除习知绞线在焊接时分离的状况。
本创作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讯号线结构,以具有较高的频宽。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创作系为一种讯号线结构,包括传输线组及外膜,传输线组包含一对传输线,该对传输线系平行并列且紧密地相互靠抵,外膜为绝缘体,外膜系缠绕并包覆传输线组。
相较于习知,本创作之讯号线系将传输线平行并列且紧密地相互靠抵,再将外膜以缠绕的方式包覆传输线组,藉此结构取代习知传输线采用双绞线的形式,省却习知绞线制作工序,又能达到达到防电磁干扰的功效,并具有稳定的特性阻抗,增加本创作之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创作之讯号线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系本创作之讯号线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创作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系本创作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
1、1a 讯号线
10、10a 传输线组
11 传输线
111 传输线
112 绝缘皮
12 传输线
20、20a 外膜
30a 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创作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加以限制者。
请参照图1及图2,系分别为本创作之讯号线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创作之讯号线1包括一传输线组10及一外膜20。
该传输线组10系包含一对传输线11、12,该对传输线11、12系为相同的二传输线11、12,本实施例系以其中一传输线11来说明其结构,另一传输线12亦具有相同的结构,故不再详述。
该二传输线11、12系平行并列且紧密地相互靠抵,该传输线11包含一金属芯线111及包覆在该金属芯线111外部的一绝缘皮112,其中,该金属芯线111可为一铜导线,该绝缘皮112可为绝缘的塑胶或橡胶,惟该金属芯线111及该绝缘皮112的材质并不以此为限。
该外膜20为一绝缘体,且该外膜20系缠绕并包覆该传输线组10。本实施例中,该外膜20系呈螺旋状地缠绕该传输线组10,并由该传输线组10的一端规律地缠绕至该传输线组10的另一端,且该外膜20系完整地包覆该传输线组10,只外露出该传输线组10的二外端。
请续参照图3及图4,系分别为本创作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讯号线1a包括一传输线组10a、一外膜20a、及一包带30a,其中,该传输线组10a及该外膜2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该包带30a系叠贴在该外膜20a的内侧,且该包带30a系与该外膜20a同时缠绕该传输线组10a。该包带30a为一绝缘体,如麦拉片(Mylar)等;亦或者,该包带30a可设为一导体,如铜箔片或铝箔片等金属薄片。值得一提的是,该包带30a为一导体时,具有较佳防止电磁干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创作之专利精神之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创作之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阳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未经泗阳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矫直机的支承辊
- 下一篇:一种简易钢轨矫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