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7617.7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原晓华;苗怀忠;王正荣;危忠东;易锦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吴伟文 |
地址: | 52822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焚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料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焚烧发电掺烧干化污泥的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固体废料处理领域,各个国家的污泥处置相关政策都鼓励污泥处理项目与垃圾焚烧厂合建,在焚烧垃圾的同时掺烧污泥,使垃圾和污泥同时被处理。
目前在焚烧垃圾发电掺烧干化污泥的过程中,将干化污泥输送到垃圾焚烧炉料仓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在污泥干化厂,把干污泥用打包机进行打包,运到焚烧厂后将袋装的干污泥卸进垃圾池,然后用抓取垃圾的抓斗将袋装的干污泥抓入焚烧炉料仓。
但是,发明人发现,由于抓取垃圾的抓斗是针对垃圾的性能设计的,不适用于抓袋装干污泥,从而在抓取过程中容易使干污泥的包装袋破损,导致袋中的干污泥散落,造成垃圾池底部淤积。同时,目前的这种方式需要用包装袋装填干污泥,造成资源性浪费,而且用抓斗抓取效率低,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也造成浪费。
所以目前亟待采用一种新的输送料方式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其能够解决干污泥上料的根本问题,能够快速、高效的把污泥送到每个焚烧炉的料仓,并根据每台焚烧炉的运行工况,及时调整料仓污泥配给量,合理的进行污泥掺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包括:污泥接收斗、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组;
污泥接收斗,所述污泥接收斗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螺旋输送机组,用于接收容纳干污泥,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污泥接收斗底部的第一螺旋输送机均匀的将干污泥排出;
提升机,所述提升机连接所述污泥接收斗和螺旋输送机组,用于将从所述污泥接收斗底部排出的干污泥运送到位于垃圾焚烧炉料仓上方的螺旋输送机组;
螺旋输送机组,用于根据生产需要,将所述提升机运送的干污泥送入位于其下方的垃圾焚烧炉料仓中进行焚烧。
其中,所述污泥接收斗为一上宽下窄的斗状容器,其上边缘不高于地表或干污泥倾倒台。
其中,所述污泥接收斗中设有风机,用于向所述污泥接收斗内抽风,以在所述污泥接收斗内形成负压,避免干污泥被倾倒于所述污泥接收斗时扬起粉尘。
其中,所述污泥接收斗底部的第一螺旋输送机与提升机之间设置有计量输送机,所述计量输送机用于控制由所述污泥接收斗进入所述提升机的干污泥的量。
其中,所述螺旋输送机组包括:埋刮板输送机和第二螺旋输送机;
所述埋刮板输送机,用于传送的干污泥至各个第二螺旋输送机;
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用于将所述埋刮板输送机上传送的干污泥送入其对应的垃圾焚烧炉料仓中。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还用于对进入对应垃圾焚烧炉料仓中的干污泥进行计量考核。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与垃圾焚烧炉料仓对应设置;若存在多个垃圾焚烧炉料仓,这所述螺旋输送机组上也对应设置多个第二螺旋输送机。
其中,所述螺旋输送机组至少包括两级埋刮板输送机。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进料端设置有卸料阀。
其中,所述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高效输送干污泥的输送系统,其能够解决干污泥上料的根本问题。该系统能够快速、高效的把污泥送到每个焚烧炉的料仓,并根据每台焚烧炉的运行工况,及时调整料仓污泥配给量,合理的进行污泥掺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后,可以取消污泥干化厂的干污泥打包机,节省了包装袋(包装袋不能够回收,每吨污泥包装袋几乎占成本10%),从而极大的节约了资源和人工,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第二实施例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7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多功能车载终端
- 下一篇:精神卫生康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