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台止水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86441.3 | 申请日: | 2012-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熊英;宁宏翔;何耀宗;欧阳文璟;杨光元;朱广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 地址: | 65004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电梯部位的承台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电梯基坑的轴部位一般标高-12.5m,较基坑其他部位深4.5m,在基坑开挖时四周做深水搅止水帷幕,但基坑坑底部位一直涌水,坑壁处部分涌水。出水口涌水有一定水压,采用了多种方法都无法止住,在基坑开挖时采用抽水的方法降水,施工能顺利进行,但在浇筑底板砼时,如水止不住将会对浇筑的砼质量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电梯部位的承台止水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承台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以及设于基坑下的集水井,所述基坑内设有二次浇筑部位,所述二次浇筑部位与集水井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设于基坑内,其穿过二次浇筑部位并伸入集水井中。
进一步地,所述基坑底面设有滤水层,滤水层上设有垫层。
改进之一,所述垫层在集水井部位设有井口,井口上设有预制盖板。
改进之二,所述滤水层与垫层之间设有隔绝层。
优选地,所述隔绝层由塑料布和玻纤布组成。
优选地,所述垫层为混凝土垫层。
改进之三,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抽水机,抽水机与所述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抽水机包括主水泵及备用水泵。
改进之四,所述集水井与二次浇筑部位之间设有定型模。
改进之五,所述管道在二次浇筑部位中的部分上设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用于电梯部位的承台止水结构,在基坑内设有二次浇筑部位,并设有管道使其与集水井连通,采用二次浇筑出水口的方法达到承台止水的效果,确保了底板砼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承台止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事实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承台止水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基坑10以及设于基坑10下的集水井20,基坑10内设有二次浇筑部位30,二次浇筑部位30与集水井20之间通过管道40连通,管道40设于基坑10内,其穿过二次浇筑部位30并伸入集水井20中;基坑10底面设有滤水层101,滤水层101上设有垫层102,滤水层101与垫层102之间设有隔绝层103;垫层102在集水井20部位设有井口104,井口104上设有预制盖板105;集水井20内设有抽水机201,抽水机201与管道40连接;集水井20与二次浇筑部位30之间设有定型模106,管道40在二次浇筑部位30中的部分上设有阀门401。其中,隔绝层103由塑料布和玻纤布组成;垫层102为混凝土垫层;抽水机201包括主水泵202及备用水泵203。
实际施工时,在基坑10底部用砖砌沉井的方法人工挖集水井20,集水井20深度2m左右,同时在集水井20内布置两台抽水机201,即一台主水泵202及一台备用水泵203,并在电梯基坑10内的底面铺碎石滤水层101,使坑底、坑壁的涌水能汇进集水井20里;在碎石滤水层101上面铺设塑料布和玻纤布组成的隔绝层103,在隔绝层103上浇筑基础垫层102,垫层102在集水井20部位留出井口104;在井口104上做预制盖板105,管道40穿过盖板,形成个集水降压井。钢筋绑扎时抽水机201不断地抽水使基坑10内部无积水。
本实施例在管道40穿过承台部位设置二次浇筑部位30的措施止水。在浇筑底板砼时用3mm厚钢板做一个1m×1m×1.2m定型模106,管道40穿过定型模106,定型模106内的管道40上安装一个阀门401,定型模106内砼做二次浇筑,在浇底板砼时抽水机201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在垫层102以下,定型模106内砼不浇筑,待底板砼浇筑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停止抽水,关闭阀门401,阀门401以上的水管切割掉封闭,在定型模106内用高于底板砼一级的C45膨胀砼浇筑定型模106内砼,把水管阀门401浇注在底板砼内,从而提高砼的自身防水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未经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6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生化仪供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双套投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