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5928.X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改红;马存明;赵玮;田志军;韩佳栋;栗怀广;廖海黎;张学武;张东明;王洪林;王玉环;郭凤平;孙永革;田升平;郑刚;宋杰;刘勇;李晋;宫衍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接触 风致 响应 风洞 试验 方法 | ||
1.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相似比原则设计模型:
根据接触网风场及风洞最大试验风速确定风速缩尺比;建立接触网系统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接触网设计参数对其静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由风速比获得适宜模型制作和试验的几何缩尺比,进而获得质量、刚度、张力缩尺比,设计接触网气弹模型;
步骤二:风洞边界层模拟:
根据实际接触网缩尺风场环境及接触网几何缩尺比,确定目标风谱;测试并调整风洞的边界层,使其平均风剖面、紊流强度剖面、紊流风谱与目标风谱一致;
步骤三:利用接触网系统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获得接触网的弹性、频率及对应振型;
步骤四:制作和安装接触网风洞气弹模型,并对模型的弹性、频率和对应振型进行检验;
步骤五:分别在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进行接触网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通过攻角板或以线路为轴向旋转模型,来模拟风攻角,两种流场中风致响应的叠加获得总风致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接触网设计参数包括跨数、边界条件、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弹性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由风速比获得适宜模型制作和试验的几何缩尺比,是在满足或放弃重力参数相似原则的两种条件下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制作和安装接触网风洞气弹模型包括:
1)支柱模型制作和安装:立柱上的定位器底座与定位管之间铰接,使定位器能在竖直面内旋转;平臂腕和斜臂腕与立柱铰接,是它们能在水平面内转动;立柱底座与地面固结;
2)张拉装置的设计和安装:使用弹簧秤作为张拉装置,装置包括弹簧秤,长螺杆,螺母,一端固结在地面的带孔立柱,宽度略大于螺杆截面直径;安装时,弹簧秤的一端扣在长螺杆的一端上,长螺杆穿过立柱上的孔,在另一端套上外径大于立柱孔的螺母;张拉时,弹簧秤的另一端扣在接触线或承力索上,通过调节长螺杆上的螺母,可以控制螺杆在边界立柱孔一侧的长度,以此来张紧和放松接触线或承力索,张力可由弹簧秤上读取;
3)接触线和承力索制作和安装:接触线和承力索穿过定位器上定位点,在接触网模型两端分别用弹簧秤连接,来调节张力;安装完吊弦并调节好张力后,承力索与立柱连接处固结,定位点固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四中,对模型的弹性、频率和对应振型进行检验过程是:通过在接触线上定位点和跨中施加竖直向上的力,测定其位移量可计算获得这些点处弹性;通过施加竖向和横向激励,可测定对应振型的一阶固有频率;将测试的弹性及对应振型的频率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对比,检查调整气弹模型,直至有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59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分析仪保护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燃油加注、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