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绵大规模增殖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84194.3 | 申请日: | 201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施怀荣;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怀荣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规模 增殖 地表水 生物 修复 治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爆发水绵大规模增殖的一种生物修复治理工艺,特别是针对补充水为再生水(仅氮磷等营养元素大幅超标,其余各项水质指标不超标或超标不多)的流动率较低的地表水出现的水上、水下都有大量水绵繁殖(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的水体。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开始为清洁补充水缺少的地表水寻求新的补充源。
在再生水资源利用度相对较高的资源性缺水城市更是把再生水作为地表水的主要补充源,而由于大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不高及处理效率低的实际情况,这些作为地表水补充4.再生水的水质指标,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盐的指标达不到地表水的标准。
因此,这类补充水排入到地表水体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水体的营养盐越来越高5.随着水体的营养盐的增高,水体内的藻类就可能会形成大规模的增殖,而针对再生水补充量充足,水体更新速率不高的6.就会出现水绵的大规模增殖。
水绵的大规模增殖不但影响了水体的景观效果,并且水绵的不断繁殖会对水体的其它生物的7. 生长形成竞争,最终导致其它生物的大量死亡,最终使得水体水质恶化。
当水体内的水绵一旦形成大规模爆发的时候(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水绵连成片并且厚度达到5cm以上),如果光靠物理方法——人工打捞进行治理,打捞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大,并且在这个时候打捞的速率赶不上水绵的繁殖速度,因此,这样的物理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等缺点。
而本发明的生物治理工艺则很好地解决了水绵大量增殖的问题并不存在上述物理方法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无二次污染,不但能够控制水绵的生长量而且能够控制水绵的生长速度,同时可以改善水体的水质的水绵爆发的生物治理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水绵爆发生物治理的新工艺,该方法结合水绵的生长特性以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进行治理,主要的治理原理如下:
水绵属于绿藻门的一种丝状藻类,水绵在我国的生长范围广泛,可以说一般的地表水体(河道、湖泊)里都会有其生长。
作为广泛分布的生物种群,少量的水绵在水体内的生长是正常的现象,而且研究表明,少量水绵的生长是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好转的标志之一。
但是,如果水绵的生长出现大量的繁殖,其在水体内的生长量过多的时候,则表明水体的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并且,若不加以控制,任其生长繁殖的话最终会导致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直至黑臭。
因此,针对出现水绵大量繁殖的水体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理。
从水绵的生长环境要求来看,水绵生长要求水体的营养盐充足、pH值呈微碱性,水体的溶氧量充足,光照合适。
而由于水绵有一定的低温耐受能力,这就使得在其它大部分藻类休眠的冬季水绵仍可以生长繁殖。
上述基本条件再生水的水质都符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补充水为再生水的水体内最容易出现水绵大量繁殖的原因。
本发明的生物治理技术正是在研究水绵的生长繁殖的特性之后,从其生长繁殖的规律着手对其进行治理:首先,需要控制水绵的繁殖生长速度——针对已经出现水绵大规模爆发的水体(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水绵连成片并且厚度达到5cm以上),必须首先控制水绵的生长繁殖速度,通过投加能够分泌抑制水绵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来达到这一目的,投加的微生物包括: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部分原生动物等;其次,需要切断藻类的营养来源——改善水体的水质,重点是削减水体内的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水绵繁殖的目的,具体为:运用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生物复合酶和复合生物制剂相结合进行水绵的治理,上述四种组分比例优选为1-5:1-5:1-20:1-5;具体为先将所述溶藻菌、溶藻放线菌配制成复合制剂喷洒到待治理的水体表面,再将生物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后喷洒到水体表面,如此重复喷洒至少3次,每次间隔至少一天。
优选的,所述的生物复合酶为脂肪酶、纤维酶、半纤维酶、淀粉酶、胞外酶中的三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的微生物制剂由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聚磷菌、芽胞杆菌中的三种以上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怀荣,未经施怀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4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材表面喷涂防水技术
- 下一篇:屋面彩钢瓦成捆吊装专用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