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4180.1 | 申请日: | 201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启明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1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之间 漏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输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临床病例中。目前的整个输液器通常包括滴斗组件、输液管、穿刺针和用于安装穿刺针的针座。滴斗组件包括滴斗和二通/三通连接件,输液管将滴斗组件和针座连在一起。为了防止漏液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输液器的密封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整个输液器容易发生漏液的部位有滴斗与连接件的连接处、连接件与输液管的连接处、输液管与针座的连接处等。目前这些部位是否漏气均靠手工完成,导致检测效率极低。而且手工操作容易使输液器染上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为了克服该缺陷,往往要对生产工人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要在巨大的无菌净化车间内进行操作,需消耗巨大能源和生产空间,检测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实现自动化,并能降低检测成本、保证产品洁净度的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用于将试气组件与针座密封对接的移动机构,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为所述试气组件提供压缩空气的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上连接有漏气判断机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导轴,所述导轴上装有能沿所述导轴移动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固定有由驱动气缸带动进行移动的气缸主板,所述驱动气缸通过气缸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试气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上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内安装有用于伸入所述针座内腔并提供压缩空气的试气头,所述试气头上安装有当试气头伸入针座内腔时与所述针座端部相密封的试气堵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气机构包括与外界气源连接的储气块,所述储气块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导管输送至所述试气头内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漏气判断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储气块上的导管,所述导管的端部安装有气压表,所述气压表连接有根据气压表显示的气压值判断针座与输液管之间是否漏气的PLC。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板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固定在所述气缸主板上,所述第二导向板和第一导向板之间制有弹簧座,所述试气头位于所述弹簧座内的部分局部增大形成弹簧压环,所述弹簧座内设置有能为所述弹簧压环提供推力的弹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储气块包括从外界气源获取压缩空气的第一储气块,以及同时为所述试气头和所述气压表提供压缩空气的第二储气块,所述第一储气块和所述第二储气块之间设有将所述第一储气块的压缩空气进行调节并将调节后的压缩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二储气块的调压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调压阀的出气口设置有用于阻止压缩空气回流的单向阀。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使得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实现自动化;由自动化检测代替人工操作后,既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又能使产品不受病菌污染,保证了产品的洁净度;而且也不需要消耗巨大能源和生产空间,大幅降低了检测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试气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输液器的针座与输液管之间的漏气检测装置,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上安装有用于将试气组件与针座24密封对接的移动机构,所述支架6上还安装有为所述试气组件提供压缩空气的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上连接有漏气判断机构。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6上的导轴5,所述导轴5上装有两只能沿所述导轴5左右移动的直线轴承7。所述直线轴承7上固定有气缸主板4,气缸主板4由驱动气缸19带动进行左右移动,其具体结构为所述气缸主板4上固定有气缸推块20,所述驱动气缸19的活塞杆端与气缸推块20固定,这样设计的目的使得结构更紧凑。之所以采用两只直线轴承7是为了使气缸主板4在移动过程中更平稳。所述驱动气缸19通过气缸座18固定在所述支架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启明,未经梁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4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
- 下一篇:可变化成刚性的公交车拉环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