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4115.9 | 申请日: | 201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尤连兴;邱鼎峰;庄鹏;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6;C08K9/10;C08K5/3492;C08K3/36;C08K5/1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强度 阻燃 硅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的门窗、内装等橡胶件的制造。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轨道车辆门窗和内装等硅橡胶密封条、垫都为阻燃硅橡胶。阻燃硅橡胶根据添加阻燃剂的不同分为:有卤阻燃硅橡胶和无卤阻燃硅橡胶,其中有卤阻燃硅橡胶由于其原料中含有溴、氯等卤素阻燃剂,虽然阻燃效果优秀,但是燃烧时会产生烟雾大、毒性强的卤化氢和其它含卤有机物;而通常的无卤阻燃硅橡胶,虽然达到了低烟、环保的要求,但是为达到较高阻燃要求需要较多量添加无卤阻燃剂,必然导致其物理性能低,其拉伸强度最高往往只能达到6Mpa,撕裂强度一般不超过12KN/M,由于轨道车辆有些部位的密封产品为动态密封或虽是静态密封却需经常开关,需要较高的物理性能,物理性能低限制了无卤阻燃硅橡胶在轨道车辆密封上的使用范围。另外,国内仅有报道使用三聚氰胺(DCDA)、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或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酯(MPOP)作为阻燃剂,未有报道使用三聚氰胺磷酸钾,特别是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作为硅橡胶的阻燃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普通有卤阻燃硅橡胶燃烧后放出毒烟,无卤阻燃硅橡胶燃烧后不放出毒烟但物理性能较低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其原料组份组成(质量份),如下:
适用于模压热硫化制品: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100份
白碳黑 30~60份
羟基硅油 3~6份
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 20~60份
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 0.5份。
所述包覆三聚氰胺磷酸钾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正硅酸乙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和冰醋酸按体积比3:5:6:4的比例混合,在不停的搅拌下升温至50℃,然后逐滴加入适量的水,反应3至5个小时,使得反应液成溶胶状;然后在上述溶胶中加入三聚氰胺磷酸钾,在高剪切分散机的搅拌下,达到均匀分散;最后将混合物放入80℃干燥箱中干燥2至3个小时,得到凝胶包覆的三聚氰胺磷酸钾。
适用于挤出热空气硫化制品: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100份
白碳黑 30~60份
羟基硅油 3~6份
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 20~60份
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 1份。
包覆三聚氰胺磷酸钾的制备方法:
将正硅酸乙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和冰醋酸按体积比3:5:6:4的比例混合,在不停的搅拌下升温至50℃,然后逐滴加入适量的水,反应3至5个小时,使得反应液成溶胶状;然后在上述溶胶中加入三聚氰胺磷酸钾,在高剪切分散机的搅拌下,达到均匀分散;最后将混合物放入80℃干燥箱中干燥2至3个小时,除去溶剂,得到凝胶包覆的三聚氰胺磷酸钾。
一种轨道车辆用高强度阻燃无卤硅橡胶胶料的制备方法,使用包括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阻燃剂并采用包括如下工艺过程:在捏合机中加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再加入白碳黑和羟基硅油,于170~190℃混炼1~1.2小时,冷却至50~60℃,加入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继续混炼0.5~0.6小时后排料,在滤胶机中滤胶后冷却至常温,在开炼机中加入硫化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或过氧化双(2,4-二氯苯甲酰),混合均匀,即制得轨道车辆用阻燃无卤硅橡胶胶料。
本发明中各组份的作用以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覆处理三聚氰胺磷酸钾阻燃剂与普通三聚氰胺磷酸钾阻燃剂对物理机械性能和阻燃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4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