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热障涂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3641.3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蒋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乔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4/04 | 分类号: | C23C4/04;F01D5/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3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热障 涂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障涂层,尤其涉及一种性能具有梯度变化的新型热障涂层,属于金属涂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空发动机向高流量比、高推重比和高涡轮进口温度方向的发展,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燃气温度和燃气压力不断提高。当发动机的推重比达到20时,燃气入口温度将超过2000℃,这个温度已经超出制造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的镍基高温合金所能承受的温度,即使采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利用定向凝固技术也难以承受。采用压缩空气对叶片的冷却效果有限,而且冷却技术在降低叶片温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失很大一部分热量,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抗击发动机叶片高温的另一种有效途径——热障涂层也就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国际高温涂层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热障涂层主要由金属粘结层和陶瓷层组成,双层结构制备工艺简单、隔热能力强,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多的形式;但是,双层结构中金属粘结层与陶瓷层的界面明显,热膨胀系数在界面跃变较大,在热载荷的作用下,在涂层内部会产生较大应力,使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难以提高;而现行的多层或梯度系统结构的热障涂层,具有理想涂层设计的高温性能,抗热震性能优于双层涂层,但制备技术较复杂,成本较高,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热障涂层,该涂层采用金属粘结层与陶瓷层相间的结构形式,使材料内部的热胀系数趋于平缓,有效降低了涂层中内应力的产生,使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更加优良,且制备工艺简便,成本适中。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热障涂层,该热障涂层为一性能具有梯度变化的复合涂层,所述的复合涂层的厚度和成分配比由外向内变化,所述的热障涂层主要包括金属粘结层和陶瓷层,所述的金属粘结层和陶瓷层采用相间的层叠结构成型于基材表面,所述的陶瓷层的厚度由外向内递减,所述的金属粘结层的成分配比由外向内变化。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陶瓷层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氧化钙稳定氧化锆或是氧化镁稳定氧化锆材陶瓷料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陶瓷层的厚度为0.06-0.15mm,其厚度由外向内逐级递减率为15%-20%。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粘结层为MCrAlY系列的合金材料,其主要成分及百分配比为:Co 10%-40%、Cr 15%-40%、Al 5%-20%、Y 0.1%-1%和S 0-1.2%%,其余为Ni。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粘结层的材料中Cr的含量由外向内递增,Al的含量由外向内递减。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Cr的含量由外层向内层逐级递增3%-4%,Al的含量由外层向内层逐级递减1%-1.5%。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陶瓷层和金属粘结层的总层数为4-8层,总厚度为0.1-0.24mm。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热障涂层,该涂层中的金属粘结层与陶瓷层采用多层相间的结构形式,涂层的厚度和成分配置更加合理,使涂层内部的热胀系数趋于平缓,涂层具有更加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同时,涂层的制备过程实施简便,涂层性能易于控制,成本适中,实用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热障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金属粘结层,2、陶瓷层,3、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新型热障涂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热障涂层为一性能具有梯度变化的复合涂层,所述的复合涂层的厚度和成分配比由外向内变化,所述的热障涂层主要包括金属粘结层1和陶瓷层2,所述的金属粘结层1和陶瓷层2采用相间的层叠结构成型于基材3表面,所述的陶瓷层2的厚度由外向内递减,所述的金属粘结层1的成分配比由外向内变化。
本发明中提及的新型热障涂层的陶瓷层2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氧化钙稳定氧化锆或是氧化镁稳定氧化锆材陶瓷料中的一种;陶瓷层2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工艺进行制备,制得的陶瓷层厚度约为0.06-0.15mm,其厚度由外向内逐级递减率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乔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乔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3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分散左炔诺孕酮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LED日光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4-00 熔融态覆层材料喷镀法,例如火焰喷镀法、等离子喷镀法或放电喷镀法的镀覆
C23C4-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镀覆
C23C4-04 .以镀覆材料为特征的
C23C4-12 .以喷镀方法为特征的
C23C4-18 .后处理
C23C4-14 ..用于长形材料的镀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