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1642.4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维;王俊;唐晨;韦真博;程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击穗气吹式 杂交 水稻 制种 授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授粉是其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水稻花粉盛花期只有7~10天,一天内只有1.5~2 小时的开花时间,而花粉寿命仅4~5分钟,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授粉作业。可见,杂交水稻授粉是一项技术要求强、精度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作业。目前,杂交水稻制种人工辅助授粉包括人力式和机械授粉。人工授粉是最传统的授粉方式,授粉质量较高,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用工量大,不能适时完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要求。机械授粉主要有碰撞式和气力式两种,碰撞式模仿人工对水稻父本碰撞达到授粉效果,但碰撞易对植株造成损伤,授粉效果不佳,现仅国外有少量样机;气力式主要是通过气流将水稻父本穗上的花粉吹散至母本柱头上,实际应用以小型直升机进行授粉,生产率高,但授粉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特别需要研制一种对植株损伤小、击穗频率与幅度可调、冲击力适宜、授粉效果好的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人工授粉效率低、机械授粉易伤植株、气力授粉效果差等缺点,提供一种击穗频率、冲击力与幅度可调、适应不同高度和不同种植制度的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通过机械碰撞与气吹相结合的方法,减少损伤,提高授粉质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包括机架行走总成、击穗总成、气吹总成、控制器:
机架行走总成包括扶手、机架、微型汽油发电机、后轮、分禾器、蓄电池、波纹管、驱动电机、前轮,扶手固定在机架后端,微型汽油发电机固定在机架后部,蓄电池固定在机架中部,驱动电机设于后轮中心与后轮构成驱动轮,两只驱动轮安装在机架的后部两侧,前轮安装在机架前部中央,分禾器为圆弧形结构,安装在机架前端;
击穗总成包括击穗电动机、驱动盘、连杆、直线轴承、左推杆、右推杆、导杆、左击穗杆、右击穗杆、手轮、支架、丝杠螺母、后丝杠、前丝杠;
八只丝杠螺母分四组分别固定在机架前部和后部立柱的两侧,两支前丝杠分别与机架前部两侧的丝杠螺母构成螺旋传动,两支后丝杠分别与机架后部两侧的丝杠螺母构成螺旋传动,前丝杠与后丝杠上端均设有手轮;
支架前端两侧分别安装在两支前丝杠上部,支架后部两侧分别安装在两支后丝杠上部;
左击穗杆前端、右击穗杆前端以前丝杠上部为轴分别与支架前端两侧铰链连接,左击穗杆后端、右击穗杆后端分别与左推杆一端、右推杆一端铰链连接,左推杆另一端与右推杆另一端铰链连接在直线轴承上;
导杆固定在支架纵向中心的后部,击穗电动机固定在支架后端,驱动盘中心与击穗电动机输出轴固定,连杆一端与直线轴承铰链连接,连杆另一端与驱动盘边缘铰链连接;
气吹总成包括主风管、支风管、鼓风机、波纹管,主风管沿支架纵向固定在支架上,主风管左右两侧均匀设置多个支风管,支风管与主风管连通,支风管与水平面间夹角为15°~60,鼓风机固定在机架中部,鼓风机出风口通过波纹管与主风管中部连通;
控制器安装在机架后端扶手的下方,整机由控制器控制。
所述的左击穗杆、右击穗杆外侧为锯齿形。
所述的左推杆、右推杆的中间部分均为罗马螺母且两端内螺纹螺旋方向相反,左推杆、右推杆两端杆件的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并与罗马螺母两端构成螺纹配合连接,左推杆、右推杆两端杆件的另一端设有铰链孔。
本发明带来的增益效果是,通过机械碰撞振落水稻父本花粉,通过气力将花粉吸散至母本稻穗,实现机械授粉;击穗幅度、频度、冲击力可调,气流速度可调,击穗与气吹部件高度可调,适应不同品种、不同植株高度、不同行距的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授粉均匀,授粉率效果好,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主视图;
图2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俯视图;
图3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A-A局部剖视图;
图4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B-B局部剖视图;
图5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C-C局部剖视图;
图6是击穗气吹式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机的控制线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1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导向托叉举升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拆装聚合釜机封的吊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