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粳型不育系花培快速选育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80407.5 | 申请日: | 2012-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添资;盛生兰;景德道;龚红兵;余波;钱华飞;周义文;李闯;曾生元;刁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1/04 | 分类号: | A01H1/04;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育 系花培 快速 选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型不育系花药培养快速选育的方法,属于水稻遗传育种领域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杂交粳稻进展比较缓慢,种植面积仅占到粳稻面积的3%左右。从表面来看,仅占这么小的应用面积其主要原因在于全优粳稻杂交组合少,但从本质上来看,则在于时间的漫长性。杂交粳稻不育系的选育从保持系配组、选育、稳定,再到不育系的转育、稳定,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这就使得杂交粳稻同常规粳稻相比,需要多付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制约了杂交粳稻的迅速发展。
但同时,常规粳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瓶颈状态,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较难取得重大突破,而杂交粳稻却最有可能在近期内取得跨越式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改良当前杂交粳稻(尤其是粳型不育系)的选育模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粳型不育系花培快速选育法,它是一种改良的育种程序,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花药培养以同时实现保持系和不育系的快速稳定,提高选择效率,从而在短期内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粳型不育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目标。
申请人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在诸多培育方案及选育方法中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发明目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粳型不育系花培快速选育法,该方法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花药培养技术来实现保持系和不育系的快速稳定,并在短期内培育出性状优良的粳型不育系。
本发明中,一种粳型不育系花培快速选育法包括以下步骤:
A)要选择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熟相佳特性的亲本P分别与成对的粳型保持系、不育系杂交,分别得到F0、F0’;
B)将F0、F0’种子分别进行浸种催芽,田间种植F1、F1’;
C)将田间种植后的F1、F1’分别按照如下花药培养工序进行处理:首先取小孢子花粉细胞处于单核早中期的幼穗,再依次进行低温预处理7-10d、消毒、接种在MS诱导培养基上21-35d、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15d、移到生根培养基,再移植到大田,构建不育系系圃、保持系系圃,最后选择优良单株;
D)种植上个世代当选的保持系,结合抗性及其他农艺性状选留优质、丰产、抗病的保持系株系;
E)根据当选保持系的农艺性状,在不育系系圃中初选农艺性状相近的不育系与保持系匹配,每份当选保持系选择5-20株不育系与之配对;对当选的保持系优良株系及与其农艺性状相近的不育系通过分子标记进行基因遗传背景的检测,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不育系与保持系进行配对转育;通过进行上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般在2到3个世代就可以稳定,从而快速选育出成对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效率高,速度快:常规田间工作,保持系的选育及不育系转育均需要6代(3年)以上,而本发明在F1代就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的稳定;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高度接近,基本上在2年(2-4代)左右时间就可以选育出一大批成对的不育系、保持系。
2.工作量小,收效显著:通过花培进行不育系的选育,无论是前期的田间杂交工作,还是后期的田间选育,都能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
3.综合性状稳定,克服F2的衰退现象:通过田间杂交选育的F2群体,在发生性状分离和重组的同时,会随着世代的增加而发生衰退,F2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F1,尤其到了高世代,优良性状已消失殆尽,而花培法得到的则是纯合的后代,不会发生衰退现象,从而能保证性状的稳定。
4.不育系败育彻底:随着不育系转育世代的增加,“基因迁移”、突变生物混杂、机械混杂等因素会引起变异、退化,逐步产生可育的花粉,出现不育系结实现象;而不育系花药培养获得的是纯合的二倍体,不育系的不育特性和纯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0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为铸造进行准备的工艺
- 下一篇: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