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及其渗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9713.7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文军红;羊东明;吐依洪江;代维;贾雷;梁根生;姚金花;陈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0/52 | 分类号: | C23C10/5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42017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管束 表面 改性 稀土 方法 及其 | ||
1.一种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钢换热器管束经过表面预处理;第二步,将第一步处理后的钢换热器管束包埋在渗剂中;第三步,加热渗剂使渗剂在480℃至580℃的温度下进行锌铝稀土共渗,共渗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形成锌铝稀土共渗层;其中:渗剂按重量份组成为锌粉 40份至45份、锌铝铈合金粉40份至50份、氧化铝粉8份至12份、氯化铵2份至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锌粉为100目至150目的锌粉或/和锌铝铈合金粉为150目的锌铝铈合金粉或/和氧化铝粉为100目至150目的氧化铝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锌铝铈合金粉中按重量份组成为锌33份至36份、铝8份至10份、铈1份至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渗剂使渗剂在480℃的温度下进行以锌为主共渗,以锌为主共渗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在以锌为主共渗完成后继续加热渗剂使渗剂在580℃的温度下进行以铝为主的共渗,以铝为主共渗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锌铝稀土共渗层的厚度为95mm 至1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锌铝稀土共渗层的硬度为Hv400至Hv60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换热器管束经过表面预处理达到国际惯常通用标准Sa2标准、耐压力范围:壳程的为0.825 MPa、管程的为0.975MPa;钢换热器管束的材质为20#碳钢。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中所使用的渗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组成为锌粉 40份至45份、锌铝铈合金粉40份至50份、氧化铝粉8份至12份、氯化铵2份至3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中所使用的渗剂,其特征在于锌粉为100目至150目的锌粉或/和锌铝铈合金粉为150目的锌铝铈合金粉或/和氧化铝粉为100目至150目的氧化铝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换热器管束表面改性锌铝稀土共渗方法中所使用的渗剂,其特征在于锌铝铈合金粉中按重量份组成为锌33份至36份、铝8份至10份、铈1份至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7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