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敌昆虫滞育解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9607.9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生;陈红印;刘爱萍;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敌 昆虫 解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七星瓢虫的滞育解除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七星瓢虫的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因农业病虫害导致的作物产量损失占总损失的10~15%,实现农业病虫害科学治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促进农业丰产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蚜虫是农业生产第一大害虫,全球每年因蚜虫造成的损失将近50亿美元,当前主要是依赖于化学杀虫剂防治蚜类危害。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蚜虫,通过自然界中的生物控制作用,能持续控制蚜虫危害,将蚜虫密度维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结合应急性的化学紧急处理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遏制蚜类害虫的危害。
瓢虫是捕食蚜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对蚜虫的自然控制效果极为显著,其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瓢虫防治蚜虫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瓢虫的食性复杂,可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和菌食性等,其中捕食性瓢虫所占比例较大。
七星瓢虫是非常优良的捕食性瓢虫,七星瓢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在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均有,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另记载于蒙古、朝鲜、日本、原苏联、印度及欧洲地区。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20世纪70年代在黄河下游已开始用助迁法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该虫一年可发生多代,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此外,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正是由于七星瓢虫生殖力强,自然寄生率高,世代周期短,适应性强,易于人工繁殖,并能通过滞育调控技术进行长期的商品储存,这些优良性状使其成为利用价值很高的天敌昆虫之一。
包括七星瓢虫在内的天敌昆虫的生产,均需要发育调控技术,即控制什么时候让天敌停止发育(类似于熊的冬眠)、什么时候让天敌昆虫发育(类似于熊从冬眠状态复苏),这对于周年扩繁天敌昆虫意义极其重要。没有滞育调控技术,往往造成天敌昆虫在害虫发生前就已死亡,或害虫发生时天敌昆虫产品还没生产出来,这恰恰是目前生物防治领域中严重制约天敌昆虫产业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瓶颈因素。
七星瓢虫近年来在许多国家被相继开发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蚜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防控作用。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常存在扩繁周期短,产品不能长期贮存及不能适时应用、成虫滞育而影响扩繁效率等问题,成为制约七星瓢虫规模化生产应用的技术瓶颈,而解决以上问题要基于阐明影响其滞育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光周期)的调控作用,以掌握调控其滞育诱导、持续与解除的相关技术。因此,开展七星瓢虫的滞育调控技术研究,不仅能在生产实践中促进七星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延长其产品货架期及在田间的防控作用时间,也有助于掌握天敌昆虫的发育特点与发生动态,提高害虫防治效率,还有助于加深对天敌昆虫发育机制的认识,探索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进化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七星瓢虫的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七星瓢虫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1)滞育诱导:将七星瓢虫的成虫置于温度18℃、光周期L10:D14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七星瓢虫进入滞育态;
所述成虫对于雌虫来说具体均可为产卵前期成虫(自羽化至产卵之间的时期,属于成虫期中的一段);所述产卵前期成虫以羽化一天内的成虫滞育效果较佳,以羽化12小时内的成虫滞育效果最佳。所述成虫对于雄虫来说具体均可为羽化一天内的成虫,其中以羽化12小时内的成虫滞育效果最佳。由于瓢虫滞育研究中,国内外均采用雌虫发育生态学指标(产卵前期)来反映群体滞育进程,而不检测雄虫,主要原因是雌雄虫个体滞育发生是一致的。因而,本发明中以雌虫的滞育反应群体的滞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6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