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机的定子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79593.0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特·霍夫曼;罗尔夫·比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3/28;H02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严彩霞 |
地址: | 德国穆***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尤其用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其包括一带有定子叠片以及安装在该定子叠片上的定子绕组的基体,定子绕组均具有绕线始端与绕线末端,其中,每一绕线始端均连接在接触销上,其中,所述基体以用塑料制成的外壳注塑包封,而接触销至少有一部分从该外壳中伸出。
背景技术
为保护电机绕组,使其不受环境的影响,常常需采用所谓的喷塑技术(Umpresstechnik)。此外,绕制完的定子线圈以热固性或热塑性模塑材料通过注射方法来包封。由于机械特性的缘故,这种模塑材料除此之外还能承担其他功能。为使装配过程简单且成本低廉,例如通过模块化结构,必须要将导电连接件向外引出。这一点常常是用插塞接点实现的。
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设计方案中,绕线特别是以手动方式安置于接触元件中,该接触元件在先前已借助冲压过程固定到定子上。另外,为确保喷塑工艺的正常进行并保护绕线,必须将可以满足这种功能的辅助元件安置于定子上。绕线的实际接通是借助热压来实现的。
在使用喷塑技术时用来形成喷塑空腔的模具必须具有用于插塞接点的空隙,该空隙要比接触元件更大。因此,在公知的实践中使用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不利之处在于,在喷塑过程中,材料会渗入由空隙和接触销形成的空腔中。渗入的材料须在后续工艺中重新去除,常常是通过手工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前述类型的定子,利用此种定子应在排除前述缺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构造的方式来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得以实现的:与基体一起被外壳包围住的接触支架通过接触销的自由端被推到基体上,其中,所述接触支架通过一密封段以无缝密封的方式包围住接触销.
采用根据本发明设计成定子部件的接触支架的优点在于,可以省去“去除多余材料”这一加工步骤,因为所述接触支架在注塑包封过程中将向外伸出的接触销与注塑模具隔离开来。换言之,接触支架,尤其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接触支架使模具能够通过它以直接接触的方式碰触需要包封的定子构件,从而能够将用于接触元件的全部空腔可靠地封闭起来,因此之后不再需要对于公知定子而言通常需要实施的清洁程序。
另外,接触支架对在定子上的构件起到定位的作用,除此之外,如果它是由相应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则还可使绕线以及导电元件与绕组绝缘并对外电绝缘。另外,接触支架可用作结构辅助装置,以便将同一星形接点中的定子绕组的绕线互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接触支架中可以保持连接电桥(Schaltbrücke)。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在于,由于有了接触支架,定子的稳固性将会提高,而且使得定子易于用自动化技术来制造。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实施方式包含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随后的说明中。下面,通过在任意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接触支架的立体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接触支架的立体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接触支架和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基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两个构件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定子在完成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4中的线VI-VI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图3中示出的装配到一起后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两个构件;
图7是图1和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接触支架沿着线VII-VII剖开并放大后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后文的描述,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因此也不局限于所描述的特征组合中的全部或多个特征;实际上,每个实施例中的每一单个子特征在与其他所有结合在一起描述的子特征分开时,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与另一实施例中的任一特征相组合,都依然具有发明意义。
在附图的不同图形中,相同的部件均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对它们一般只分别描述一次。
首先,从图1至4中可以看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在图5中示出了其加工完毕后的状态的定子1而言,在发明本质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包含有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支架2,其在图1至3中以单个零件示出,而在图4和6之中则示出了其与根据本发明的定子1的基体3装配在一起后的状态。
在图3的分解图中,基体3以单个零件示出,而图4和6则示出了基体3与接触支架2装配在一起后的样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股份有限两合公司,未经依必安-派特穆尔芬根股份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