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9244.9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严春林;原田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李莉丽;王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代***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自动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信道衰落、干扰和噪声的存在,接收机不一定能正确解调接收的信号,混合自动重传(HARQ)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接收机不能正确检测接收信号时,将通过反馈信道发送NACK给发射机,发射机重传上次的信号,接收机将多次接收信号合并后进行解码,可大大提高正确解码的概率,由此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被加强。
现有HARQ中最常见的是调制方法不变,重传信号使用与之前信号相同的调制。现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有较大缺点。以16QAM调制为例,由于不同的比特具有不同的可靠性,接收信号解调后,一些比特有较高的可靠性,一些比特有较低的可靠性。在信号重传时,如果信号调制不变,相同符号映射的16QAM用于调制重传的信号,接收端合并两次传输的信号后进行解码,一些低可靠性的比特在重传合并后比特可靠性提高不大,这制约了系统性能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一种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法。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星座图,其中,图1a所示星座图中有下划线的符号为一数据流在第一次传输时在星座图中的比特分配示意图;图1b所示星座图中有下划线的符号为该数据流在第二次传输(重传)时在星座图中的比特分配示意图。可见,在第一次传输处于低可靠位置L的比特在重传时处于高可靠的位置H,而之前在第一次传输中处于高可靠位置H的比特在重传时处于低可靠位置L。这样在信号合并时,所有比特的可靠性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但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法也有其缺点。它将单个数据流调制到不同的比特,由于星座点位置不同,当采用格雷(Grey)映射时不同比特有不同的可靠性,但可靠性差别不是很大。当可靠性较小的比特出错时,那些放置在可靠性较高的比特也常常出错。这样当第一次传输错误时,两者可靠性不同的比特都需要重传,这降低了信号重传的效率,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发送端装置和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用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包括:
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并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
在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
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重传信号,并进行数据重传;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其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1;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二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2。
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确定;或者,
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NTT都科摩,未经株式会社NTT都科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9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