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平均值浮动量的三维IP核的测试封装扫描链平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8975.1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俞洋;彭喜元;彭宇;王帅;邓立宝;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185 | 分类号: | G01R31/318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平均值 浮动 三维 ip 测试 封装 扫描 平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平均值浮动量的三维IP核的测试封装扫描链平衡方法,属于SoC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增大,其特征尺寸不断减小,但是互连线尺寸,尤其是全局互连线尺寸却没有同比例缩小。因此,集成芯片在传统二维环境下显得越来越拥挤,并且线上时延占总时延的比例快速增加,线上功耗急剧增加,成为限制芯片性能提高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三维集成电路。所谓三维集成电路(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3D IC),是指在现有的二维平面芯片的基础上,将不同的器件层在Z轴方向上堆叠起来,实现三维的集成。三维集成电路通过将平面器件扩展到三维空间,有效缩短了平均互连线长度,降低信号延迟,使芯片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互连线上的功耗与电容显著降低;多层器件重叠的结构成倍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由于每一器件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使得多种器件如传感器、MEMS等功能器件和DSP、CPU、存储器、模拟前端、射频前端、混合信号等集成电路集成在一起,芯片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1]。在目前对三维SoC集成工艺的研究中,穿透硅通孔(Through-Silicon Via,TSV)技术被公认是成本、功能、性能和功耗的最优组合,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垂直连接技术。因此基于TSV结构的三维集成电路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集成电路领域另一个广泛接受的思想就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复用。所谓IP复用,就是将经过预先设计和验证、并可重复使用的IP模块直接应用于芯片系统的集成。这种方法使得系统集成人员不必将大量精力用于模块实现,可以更多地考虑系统结构,从而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芯片成本。因此基于IP复用思想的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SoC)技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合考虑三维集成电路在集成度和电路性能方面的优越性,以及IP复用思想在设计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将两者结合形成的基于IP复用的三维集成电路,即三维SoC必将由于其体积小、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设计效率高而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2]。从目前传统SoC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情况可以预见,三维SoC必将由于其出色的集成度与完善的系统性能,成为提高移动通信、互连网络、高速计算、工业生产控制、军用武器、航天系统性能的核心器件,成为一种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实用技术。
众所周知,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制造过程中,芯片会出现各种缺陷,如寄生晶体管效应、氧化层穿透、体缺陷、表面缺陷、电迁移现象以及封装故障等,这些缺陷都将导致芯片上的故障,必须通过测试将有故障的芯片剔除。同时,测试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判断芯片是否合格,还可以提供关于制造过程的有用信息,有助于提高成品率;可以提供有关设计方案薄弱环节的信息,有助于检测出设计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三维SoC从概念走向实用的过程中,完善的测试理论、方法和有效的可测性设计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项目将对三维SoC的可测性设计方法、测试访问机制和测试流程算法进行研究,为三维SoC的设计应用提供相应的可测性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三维SoC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起步,例如在三维SoC的互连线模型[3]、热模型[4]、布局算法[5][6]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其制造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早在2007年,IBM就宣布其在三维集成工艺上实现突破性进展。但对于三维SoC的测试方法学术界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三维SoC可测性问题的理解还不完善,对其测试方法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应的EDA测试工具还有待开发。测试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三维SoC应用的首要问题,如何在测试成本允许的条件下保证三维SoC成品率已成为三维SoC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网络报文传输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手机电池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