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8230.5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里宏一;竹花进悟;近藤秀幸;林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国;林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用于开闭气体管道等流路的开闭阀。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下述的马达安全阀:在通常时通过电气控制进行气体管道的开闭,并且在停电时等异常时能够安全关闭气体管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样的马达安全阀一般具备:阀芯,其用于开闭流路;弹簧,其用于向关闭流路的方向对阀芯施力;电枢(可动磁性体),其与阀芯连接在一起;电磁铁,其能够吸附所述电枢;以及马达,其用于驱动所述电磁铁进退。并且,通过由电磁铁吸附电枢而打开流路,通过马达的驱动来控制阀芯的位置从而调整流路的开度。并且,在停电等异常时,电磁铁对电枢的吸附解除,从而由阀芯关闭流路。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26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20630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马达安全阀形成为通过马达的驱动而使电磁铁移动的结构。因而,电磁铁的导线也必须能够跟随该移动并避免钩挂地移位。即,必须确保导线能够顺畅移动的空间,从而产生了开闭阀的体积相应地变大的课题,以及导线的配设作业的难度增大而使导线的布线成本增加的课题。
并且,在上述现有的马达安全阀中,一般是使电磁铁的保持部件沿壳体的滑动引导件滑动,从而支承电磁铁使电磁铁以固定的路径移动。在该滑动部分会产生磨损粉末。由此,如果从该滑动部分到电磁铁与电枢的吸附面为止的空间连续而没有任何遮挡物,就会产生下面的课题。即,当电枢从电磁铁脱离时,随着该脱离振动,磨损粉末掉落至电枢的吸附面,从而使此后的电枢的吸附特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阀,无需设置供电磁铁的导线移动的空间,并且能够实现导线的布线成本的降低。
为达成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开闭阀,所述开闭阀具备:壳体,其具有流路的开口部;阀芯,其用于开闭所述开口部;电枢,其与所述阀芯连接;铁心,其具有吸附面,所述吸附面利用电磁力来吸附所述电枢;电磁线圈,其用于对所述铁心励磁;和驱动构件,其用于使所述铁心相对于所述电枢进退移动,所述开闭阀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被固定设置且在中央具有贯通孔,所述铁心设置为能够穿过所述电磁线圈的所述贯通孔朝向所述电枢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在电磁铁的电磁线圈固定的状态下,电磁铁的铁心相对于电枢进退移动并吸附电枢,并且使电枢的位置变化。因而不必确保供电磁线圈的导线移动的空间。并且,电磁线圈的导线的布线作业也变得容易,能够实现布线成本的降低。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铁心与所述电磁线圈的所述贯通孔之间设有间隙,在所述铁心的所述吸附面的相反侧设有滑动引导件,所述滑动引导件用于将所述铁心或保持部件支承成能够滑动,所述保持部件用于保持所述铁心。
在该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电磁铁的铁心借助于滑动引导件的滑动支承而沿固定的路径进行进退移动,并且不会与电磁线圈发生摩擦。因而,即使随着该铁心的进退移动而产生了磨损粉末,该磨损粉末也是在滑动引导件的部分产生而不是在电磁线圈的部分产生。并且,该滑动引导件在铁心的吸附面的相反侧分离设置,因此能够减少因电枢的脱离振动造成磨损粉末掉落到电枢的吸附面的情况。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所述铁心或保持该铁心的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沿所述滑动引导件滑动的滑动部位;和设在比所述滑动部位靠所述吸附面侧的位置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的宽度形成得比所述滑动部位的宽度大。
在该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在从滑动引导件的部分通到电枢的吸附面为止的空间的中途,上述突出部位成为遮挡部。因此,能够防止在滑动引导件的部分产生的磨损粉末因电枢的脱离振动而掉落到电枢的吸附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电磁铁吸附与阀芯连接在一起的电枢,并使所吸附的电枢进行进退移动来调整流路的开度。并且,因电磁铁的电磁线圈是固定的,因此可不需要电磁线圈的导线的移动空间,并且,导线的布线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实现布线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马达安全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该马达安全阀的阀吸附时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该马达安全阀的阀全开时的纵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壳体;
11、12:流路;
13:阀座;
20:马达(驱动构件);
21:旋转轴;
30:盖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国;林内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三国;林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