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8036.7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旻;徐会志;谭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5/00;C08K5/1515;C07D303/38;C07D30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环保 液体 稳定剂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包装、电气及其他行业,但在加工温度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分解,致使颜色加深,物理机械性能下降,甚至丧失使用价值,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热稳定剂可以解决其热降解问题。
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充分认识到铅、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纷纷制定各项法律,限制有毒的重金属类在PVC加工中的应用,特别是食品包装、医疗卫生器械等安全性问题,使得产品结构的调整任务较重。欧洲PVC热稳定剂生产商已做出承诺,即Vinyl 2010计划,到2010年含铅热稳定剂用量将减半,到2015年全面实现无铅化。目前,欧洲许多国家使用有机锡或钙锌系列稳定剂作为替代品。
一般在传统PVC热稳定剂加入环氧大豆油辅助稳定剂,但这仅是机械混合来实现其协同效应,环氧脂肪酸盐为环氧基与金属皂产生分子内协同效应,其将环氧基引入金属皂中,合成环氧金属皂,增强金属皂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环氧大豆油在PVC稳定剂中的用量,从而降低稳定剂成本。
环氧金属皂的传统制备方法有两种:
(1) 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
脂肪酸与双氧水在甲酸(或乙酸)的催化作用下先合成环氧脂肪酸,然后环氧脂肪酸再与金属化合物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环氧脂肪酸盐。但是这个合成工艺有诸多问题:(a)甲酸或者乙酸会带来环境的污染,(b)反应后处理甲酸或乙酸较为困难,难以清除完毕,(c)环氧化反应工艺流程繁杂,难以完全反应。
(2) 皂化反应-复分解反应
用片碱将环氧油脂进行皂化反应,生成环氧脂肪酸钠,然后与金属氢氧化物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环氧脂肪酸盐。但是这个合成工艺有诸多问题:(a)皂化反应反应工艺流程繁杂,难以完全反应,(b)环氧脂肪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需要大量的水,工业化不实际。
此外,上述二种传统工艺的产品收率低。
利用上述二种传统工艺合成得到的环氧脂肪酸盐品质较差、纯度较低、色度高,将其与其他组分复配得到的PVC液体热稳定剂透明性差,无法适用于透明性要求高的软制品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的改进工艺,其采用特殊的催化剂合成环氧脂肪酸,以及在捏合机中进行复分解反应合成品质好、纯度高、色度低的环氧脂肪酸盐,实现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利用本发明合成得到的环氧脂肪酸盐与其他组分复配得到的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透明性好。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的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
脂肪酸和双氧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得到中间产品环氧脂肪酸;然后,环氧脂肪酸与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于50-80℃下在捏合机中进行复分解反应,得到环氧脂肪酸盐;最后,环氧脂肪酸盐与亚磷酸酯、抗氧剂、辅助热稳定剂以及溶剂复配得到PVC环保液体热稳定剂;
所述的催化剂为杂多酸催化剂或有机铼氧化物催化剂;所述的有机铼氧化物催化剂中,其活性成分为RReO3,其中R选自H、C1-C18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环烷基、苄基中的任一种;催化剂用量为脂肪酸和双氧水两者总质量的0.1-2%。
本发明的复分解反应是在捏合机中进行,促进了反应进行,保证反应完全。环氧脂肪酸的合成工艺采用新型催化剂,不是甲酸(乙酸),工艺流程比传统简单,绿色环保。
上述生产工艺的路线如下:
所述的脂肪酸是烷基为C4-C24的脂肪酸,其碳链为直链或支链,碘值为70-150I2/100g。
所述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优选为30-50%。
所述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中的金属优选为钙或锌。
所述的脂肪酸与双氧水的摩尔比优选为1:1-6,所述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与脂肪酸的摩尔比优选为1:2-3。
复配时的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如下:环氧脂肪酸钙30-50%,环氧脂肪酸锌8-15%,抗氧剂1-10%,亚磷酸酯10-20%,辅助热稳定剂1-5%,溶剂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