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糯米的复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7867.2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30;A23P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糯米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食食品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人造糯米的复配方法。
背景技术
糯米又称江米,是稻米的一个品种。糯米约含蛋白质9%、脂肪1%、以及碳水化物等。糯米淀粉多为支链淀粉,而籼米淀粉多直链淀粉,所以糯米比籼米软粘且低温下不易老化。我国常食用的粽子就采用糯米制成,是一种百姓常食用的食品。
但是,糯米的粘度大,不容易消化,一次不能多吃,吃多的话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因此需要一种糯米的替代品,既能保持糯米原有的风味品质,又融合其他营养元素,容易消化,不会由于食用过量而造成疾病。
山药作为一种保健食品,据悉在我国至少已经有2000年之久,古代多部药用书籍对其都有详细记载。山药,不但是具有滋补保健功效的食用佳品,而且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由人工所栽培种植的山药色泽洁白、味道甘甜、粉质充足、尺寸大个且质地坚硬,一般多用来食用。
将山药用来替代糯米,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过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独特工艺,融合糯米和山药,制成一种人造糯米,既保持了糯米原有的口感,又增加了山药的营养功效,也解决了糯米不易多吃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糯米的复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新鲜山药切片,放入护色液中浸泡,放置12-15分钟后沥水,护色液中含有如下浓度的物质:0.5%抗坏血酸,0.2%柠檬酸钠、0.2%氯化钠和0.15%的维生素C,护色液的重量与放入其中的山药的重量比为7.5:1;
2)将沥干水的山药进行硬化:将山药放入浓度为0.8%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8分钟,氯化钙溶液的重量和放入其中的山药的重量比为4:1;
3)将硬化的山药片放在打浆机中破碎,打浆时间为2分钟;
4)将糯米磨成粉;
5)在打好的山药浆中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18%的糯米粉、0.2%的单甘脂和0.5%的海藻酸钠,搅拌2-5分钟;
6)在步骤5的山药浆中继续加入如下重量份的物质:5%的淀粉、0.8%的卡拉胶、0.2%的魔芋胶,搅拌3分钟;
7)将上述浆液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预糊化,机筒温度保持在125℃,螺杆转速保持在215转/分;
8)将预糊化的浆液进行二次挤压,出料筒温度60℃,螺杆转速208转/分,制得粉粒;
9)冷却,包装。
在山药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褐变反应,因此需要对山药进行护色,现有技术中常用亚硫酸盐进行护色,亚硫酸盐可以显著抑制山药的褐变,但是残存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有害,人们研究出了抗坏血酸、醋酸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抑制褐变,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单一的抑制剂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本技术方案采用的0.5%抗坏血酸,0.2%柠檬酸钠、0.2%氯化钠和0.15%的维生素C组合抑制剂,不但具有较好的抑制褐变效果,而且比较经济。
为了选出最佳的护色液配方,分别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进行护色,考察单一护色剂对莲藕的色泽变化影响。再根据单一护色剂的情况复配出复合护色剂,选出最适合山药的护色液配方。
试验方法为分别对柠檬酸、抗坏血酸、磷酸酸钠、氯化钠等等常用的护色剂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合适的浓度范围,然后根据浓度范围,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逐一试验,最后选出最佳的配方:0.5%抗坏血酸,0.2%柠檬酸钠、0.2%氯化钠,另外再加入0.15%的维生素C后,护色效果显著增加。
护色液和浸泡的山药的比例也很关键,在确定最佳的护色液配方后,逐比例进行比例试验,确定在7.5:1时护色效果最佳。
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要对山药进行高温处理,高温后山药的质地变软,硬度下降,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因此需要对山药进行硬化。
经过试验最佳的硬化剂为浓度0.8%的氯化钙,最佳浸泡时间为8分钟,最佳的氯化钙和山药的比例为重量比4:1。试验方法为逐项验证,选取最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体枯草杆菌蛋白酶(枯草杆菌酶)
- 下一篇:三面翻广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