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囊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77699.7 | 申请日: | 2012-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地源;刘顶;王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47/26 | 分类号: | A61K47/26;A61K9/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 地址: | 25020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壳,具体涉及一种含有L-阿拉伯糖的胶囊壳。
背景技术
胶囊壳是一种用于盛装固体粉末、颗粒的卵状空心外壳,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能迅速、可靠和安全地溶解,主要用于医药、制药行业。医用胶囊壳主要用于盛装固体药物,如自制散剂、保健品、药剂等。胶囊壳大多采用明胶经过精处理与辅助材料如淀粉等制造而成。如果将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作用的药物装入胶囊壳里面,由于胃不吸收淀粉,胶囊携药物进入小肠后直接被吸收,避免了药物对胃部的刺激。但是胶囊壳溶解后,药物对肠道的刺激是不可避免的。公开号为CN1839803的专利文献公开介绍了一种植物纤维硬胶囊壳及其制备方法,此方法制备的硬壳胶囊主要成分为植物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作为辅料的琼胶和甘油。公开号为CN1565411的专利文献公开介绍了一种要用的空心胶囊壳的制造方法,此发明的胶囊壳主要成分为甲壳素、醋酸和水。虽然以上方法分别用植物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甲壳素代替了原有工艺中的明胶成分,但是药物本身对肠道的刺激却没有避免,并且吞服过程中胶囊外壳产生的苦涩性也无法避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助于缓解药物对肠道刺激、缩短药物吸收时间的胶囊壳。
本发明的胶囊壳含有1%~50%重量百分含量的L-阿拉伯糖;优选含有1%~25%重量百分含量的L-阿拉伯糖;尤其优选含有1%~10%重量百分含量的L-阿拉伯糖;更加优选含有3%~5%重量百分含量的L-阿拉伯糖。
作为优选的胶囊壳配方含量,本发明的胶囊壳,主要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成分:
所述胶囊壳优选主要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成分:
所述胶囊壳更加优选主要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成分:
所述胶囊壳尤其优选主要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各成分:
其中,所述凝胶主料包括明胶、羟甲基纤维素、琼脂、阿胶、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另外,所述辅料包括甘油、醋酸、钛白粉、无水乙醇、1,2-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胶囊壳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各成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0~90℃形成胶液;
(2)通过蘸胶法、滴制法或压制法成型,并于30~40℃烘干后,得到胶囊壳。
通过本发明的胶囊壳中含有的L-阿拉伯糖可提高肠壁上酶的活性,有效地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率,缩短了药物吸收时间,使药物更快更好的起到作用。另外,本发明的胶囊壳中的L-阿拉伯糖具有抑制糖分吸收的作用,其在肠道内抑制糖类吸收,加快药物吸收,而且还在肠道内形成了一层糖类保护膜,减缓药物对肠道的刺激,不影响酶的活性。另外,制备本发明胶囊壳的原材料均无任何副作用。本发明的胶囊壳可用于承装各种粉末或固体颗粒状的药物或食品等。并且,本发明的胶囊壳中的L-阿拉伯糖是甜味剂,可以改善所述胶囊外壳的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37g明胶、12.5g水、50g L-阿拉伯糖、0.5g甘油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0℃形成胶液;通过蘸胶法成型,并于30℃烘干,得到胶囊壳,胶囊壳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取70g羟甲基纤维素、17.5g水、1gL-阿拉伯糖、11.5g醋酸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0℃形成胶液;通过蘸胶法成型,并于40℃烘干,得到胶囊壳,胶囊壳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取55g琼脂、15g水、25g L-阿拉伯糖、5g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5℃形成胶液;通过蘸胶法成型,并于35℃烘干,得到胶囊壳,胶囊壳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取70g阿胶、15g水、10g L-阿拉伯糖、5g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0℃形成胶液;通过滴制法成型,并于40℃烘干,得到胶囊壳,胶囊壳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取70g淀粉、17g水、3g L-阿拉伯糖、10g钛白粉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0℃形成胶液;通过滴制法成型,并于30℃烘干,得到胶囊壳,胶囊壳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7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夫酰氯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处理工艺
- 下一篇:狗脊银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