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减速箱内的传动轮固定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6560.0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信谊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28;B66B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减速 传动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动力设备中的转动固定件,尤其涉及一种减速箱内传动轮的固定件。
背景技术
电梯的动力设备主要是曳引机,具体包括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和机架。其中,减速箱包括箱体和传动轮。传动轮包括齿轮状轮体和凸出轮体一侧的凸台。传动轮的轮体一侧端面与传动轴固接并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减速箱箱体中,箱体上将传动轮封在箱体中的箱盖板,所述箱盖板与传统轮的凸台一侧端面平行相对。通常在箱盖板上设置与所述凸台轮廓相配合的通孔作为支撑结构,减少减速箱内传动轴带动传动轮转动时产生的径向跳动,增加稳定性,但是,在传动轮不断的转动中,凸台和箱盖板通孔间的摩擦容易对箱盖板造成损坏,带来需要经常更换箱盖板的不便和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磨损小,更换方便,动力传递更加稳定、噪音低的电梯减速箱内的传动轮固定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减速箱内的传动轮固定件,所述传动轮包括齿轮状轮体和凸出轮体一侧的凸台,所述凸台轴向外端设有与轮体同轴的圆形凹槽,所述传动轮的凸台一侧面向减速箱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延伸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柱状限位杆和纵向延伸的片状连接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限位杆的直径小于凸台凹槽内径,限位杆截面方向互成90度角的四个位置上沿各自对应径向设有缓冲弹簧。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传动轮固定件的限位杆和连接部之间还设有柱状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直径大于限位杆直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限位杆、加强部、连接部同轴设置,连接部截面方向有互成90度角的四个固定孔,且所述四个固定孔的周向位置与所述四个缓冲弹簧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限位杆直径为所述凸台凹槽内径的4/5。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部直径为限位杆直径3-4倍。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传动轮固定件独立于减速箱箱盖板,限位杆截面积小,磨损小,整个固定件更换方便。可以在限位杆外周设置减震结构,有利于减小传动轮和固定件间的摩擦,使传动轮转动更加平稳,同时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杆的图1所示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杆的左视图;
图中:1、轮体,2、限位杆,21、缓冲弹簧,3、凸台,31、凹槽,4、加强部,5、箱盖板,6、连接部,6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减速箱内的传动轮固定件,所述传动轮包括齿轮状轮体1和凸出轮体1一侧的凸台3,所述凸台4轴向外端设有与轮体1同轴的圆形凹槽31,所述传动轮的凸台3一侧面向减速箱箱盖板5。所述传动轮固定件包括横向延伸与所述凹槽31相配合的圆柱状限位杆2和纵向延伸的圆形片状连接部6。所述传动轮固定件的限位杆2和连接部之间还设有柱状加强部4,限位杆2、加强部4、连接部6同轴设置,且加强部6直径为限位杆2直径的3.5倍。所述限位杆2的直径为所述凹槽31内径的4/5,限位杆2自由端截面方向互成90度角的四个位置上沿各自对应径向设有缓冲弹簧21,各缓冲弹簧21自然长度大于所述凸台凹槽31内径的1/10。连接部6截面方向设有互成90度角的四个固定孔61,且所述四个固定孔61的周向位置与所述四个缓冲弹簧21的位置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信谊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吴江信谊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