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6406.3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良;王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纵科沃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45 | 分类号: | H02B13/045;F16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c1 气体 绝缘 开关 不同 材质 之间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MC1气体绝缘开关,尤其涉及一种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SMC1气体绝缘开关(SF6负荷开关)是一种将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为一体的,密封在一个充满SF6气体的箱体内的,利用SF6优异的绝缘、灭弧性能,满足关合、隔离、接地三工位功能的开关设备。目前,ABB、施耐德等国外同行业生产的SF6负荷开关均是环氧树脂一体式的开关。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分体式SF6负荷开关,采用气包壳体与透明罩分体的结构,隔离断口可视。这种分体式开关的缺点是:此种负荷开关的气包壳体与透明罩之间漏气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视断口、又拥有良好的密封性的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包括环氧树脂材质的气包壳体和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罩,所述气包壳体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所述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压在所述密封圈上;
所述密封槽底部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2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6.3μm,所述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1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包括环氧树脂材质的气包壳体和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罩,气包壳体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压在密封圈上;密封槽底部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2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6.3μm,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1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具有可视断口、又拥有良好的密封性,经验证,密封性好,年泄漏率小于0.5‰,远远低于国家标准5﹪的泄漏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氧树脂材质的气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包壳体,2、密封槽,3、透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SMC1气体绝缘开关两种不同材质之间静密封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环氧树脂材质的气包壳体和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罩,所述气包壳体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所述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压在所述密封圈上;
所述密封槽底部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2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6.3μm,所述透明罩下表面的密封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15mm、平面粗糙度为Ra3.2。
所述密封圈为三元乙丙O型密封圈。
所述气包壳体与透明罩的密封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脂。
所述密封脂为Vybory ZK530系列的高真空密封脂。
通过调整环氧树脂中加入硅微粉和/或染色剂的量调节其线性膨胀率,使之与所述聚碳酸酯的线性膨胀率一致。
经申请人调查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负荷开关的气包壳体与透明罩之间漏气严重的问题出在使用透明材料与气包壳体材料的密封上。申请人仔细研究了两种材料之间的密封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具有可视断口,又拥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其他各项电气参数又全部满足国家标准的SF6负荷开关。
本发明中,SF6负荷开关采用环氧树脂材质的气包壳体和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罩,环氧树脂与聚碳酸酯两种材料通过O型密封圈紧密结合,具有泄漏率极低的密封结构。经验证,密封性好,年泄漏率小于0.5‰,远远低于国家标准5﹪的泄漏率要求。
本发明中的SMC1型SF6负荷开关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材质的静密封方式,除了具有普通SF6负荷开关的优点外,还具有自己独到的特色,隔离断口可视,其优点是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随时能够看到气包内部的运行状态,及时观察分合闸时触头的异常,可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使操作人员更加安全,使设备使用年限大大提高,稳定性更好。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环氧树脂与聚碳酸酯两种材料进行解释:
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纵科沃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纵科沃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4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弯折式伞柄的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推拉式连接器的插头、插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