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绝热发泡水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5422.0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容;胡友根;姜成名;赵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8/04;C04B22/12;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热 发泡 水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质绝热发泡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有机保温材料在建筑保温施工中引发了几场特大火灾,造成了严重损失,有机保温材料在我国不少地方已被禁止用于建筑保温。尽管无机保温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不如有机保温材料,但由于无机保温材料不燃,它已成为建筑保温材料发展的主流趋势。无机保温材料中的岩棉与矿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对人体有害;泡沫玻璃与泡沫陶瓷价格偏高;膨胀珍珠岩吸水率太高。综合比较,发泡水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无机保温材料,正在我国迅速发展和应用。
发泡水泥也叫泡沫混凝土,是在水泥浆中引入适量微小气泡,搅拌均匀后浇注硬化而成的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密闭气孔的多孔性材料,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不燃、寿命长等特点,在建筑节能保温中有重要应用。但发泡水泥也有强度较低、脆性大、导热系数相对较大等缺点,所以人们对发泡水泥做了不少改性。
传统的以聚丙烯短切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制得了干密度700~1100kg/m3、抗压强度2.0~8.0MPa、导热系数小于0.19W/(m·K)的泡沫混凝土。尽管抗压强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干密度与导热系数偏大,作为保温材料实际应用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密度较低、导热系数较低的轻质绝热发泡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轻质绝热发泡水泥,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
水泥 50~80份;
粉煤灰 20~60份;
生石灰粉 5~20份;
发泡剂 4~10份;
空心玻璃微珠 5~20份;及
氯化铁 0.4~1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煤灰为工业一级粉煤灰或工业二级粉煤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剂为质量浓度为10%~30%的双氧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为抗压强度大于10MPa的空心球状玻璃微珠,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μm~90μm,真密度为0.3~0.4g/cm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质量份数为0~0.2份的聚丙烯纤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纤维为长度为3mm~18mm的短切聚丙烯纤维。
一种轻质绝热发泡水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50~80质量份的水泥、20~60质量份的粉煤灰、5~20质量份的生石灰粉、5~20质量份的空心玻璃微珠、0.4~1质量份的氯化铁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70~90质量份的水,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浆料;
往所述浆料中加入4~10质量份的发泡剂,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料;及
将所述混合料迅速注入模具中,静置发泡,自然养护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剂为质量浓度为10%~30%的双氧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为抗压强度大于10MPa的空心球状玻璃微珠,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μm~90μm,真密度为0.3~0.4g/cm3。
上述轻质绝热发泡水泥的配方简单、稳定性好,由于空心玻璃微珠保温性能良好、与硅酸盐水泥相容性好且不易破坏轻质绝热发泡水泥原有泡孔结构,因此,添加空心玻璃微珠至轻质绝热发泡水泥中可有效提高轻质绝热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并可适量降低其导热系数,提高其保温绝热性能。
上述轻质绝热发泡水泥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制得的轻质绝热发泡水泥质轻、抗压强度高、绝热保温性好,适用于墙体保温、屋面保温等建筑节能保温工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轻质绝热发泡水泥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实施方式的轻质绝热发泡水泥,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
水泥 50~8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5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