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的音乐播放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4157.4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键;陆许明;刘沛钊;杨宜昌;周华斌;郑镇根;杨顺闻;谭洪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花都区中山大学国光电子与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11C7/16 | 分类号: | G11C7/16;H04W84/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俊康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音频 数据传输 音乐 播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播放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的音乐播放系统。
背景技术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内核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手机终端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Android系统兼容性强,其开源特性利于创新,便于第三方开发,其平台架构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组成,采用软件叠层架构,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由C语言开发的Linux内核,提供基本功能,形成硬件抽象层;由C++开发的虚拟机和函数库,形成中介软件层;以及由主要基于Java技术的各种应用软件,形成上层应用层。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装载Android系统的电子终端已很常见,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Android设备,随时欣赏音乐,自我放松,但是传统Android音乐播放器,只能通过本机播放音乐,如果人们想连到外置音响进行输出,享受更好的音乐效果,必须通过有线相连,这种有线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多添置了连接线,使用麻烦;播放音乐的同时,终端移动受限,操作不方便。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2059445U的专利申请“无线视频音频传输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无线传输系统”提到无线传输音视频数据,首先将音视频转化成流媒体,然后通过WiFi协议将流媒体传输到WiFi模块,再通过专用音视频解码芯片进行解码,最后输出到投影仪或者音响中,但是该装置使用了流媒体传输方式,需要额外的转换开销。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Android平台的基于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的音乐播放系统,它利用WiFi无线网络,以解决目前便携式Android终端必须有线连接音响才能播放本机音乐,操作不方便这一技术性问题。
本发明的基于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的音乐播放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和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对音频文件进行音频解码,并通过WiFi网络传输至接收端,接收端通过WiFi网络接收发送端传输的音频数据,将接收的音频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形成音频模拟信号并播放,以供音箱设备直接输出,音箱连接接收端,直接输出对应的音频信号。
所述发送端为运行于移动终端设备上的音乐播放器,该移动终端上安装有支持WiFi功能的Android系统,音乐播放器基于Android SDK开发,音乐播放器对音频文件进行音频解码传输。
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所述音乐播放器自定义底层解码库,将解码后的脉冲调制数据通过WiFi网络进行传输。
所述音乐播放器在软件界面上设置接收端的网络信息,通过USB数据线或者在线设置方式将网络设置信息传递给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包括主控单元、WiFi网络单元、存储单元和数模转换输出单元,主控单元结合外围存储设备完成中央控制功能;WiFi网络单元通过USB HOST方式连接到主控单元,WiFi网络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方式接收发送端传输的音频数据,并将接收的音频数据发送给主控模块;数模转换输出单元对音频数据做数模转换,完成音频接收播放,同时提供输出接口至音箱设备;外围存储设备用于存储音频数据。
所述接收端还包括了按键和提示灯,按键和提示灯直接与主控单元相连,作为控制输入和提示输出。
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无线连接方式采用路由模式或者直连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非常适用于家庭无线局域网中,通过简单配置,使接收端通过WiFi网络自动连接到家庭网络,结合便携式终端配套的音乐播放器,即可实现音乐的无线播放,自在共享,免除了有线连接的不便,节约了时间,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同时,不使用流媒体传输方式,节约了转换开销,直接在本机进行软件解码,再通过WiFi网络传输到接收端,减少了解码芯片部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送端功能框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接收端双缓存接收机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花都区中山大学国光电子与通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花都区中山大学国光电子与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4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