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质谱技术快速鉴定布鲁氏菌的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861.8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伟;赵洪斌;张海燕;赵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华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快速 鉴定 布鲁氏菌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布鲁氏菌核酸指纹图谱制备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快速鉴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对本病作正式报道。目前该病在世界分布,只有几个国家消灭此病,而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一带有流行和分布,其它地区有散发,且日益广泛和危害严重。对畜牧业和人类来严重经济损失。
布鲁氏菌是一类革兰阴性的短小杆菌,两端钝圆,偶见两极浓染,一般长0.4-1.5um,宽0.4~0.8um,羊种布鲁氏菌较小,长 0.3~0.6um,近似球状,猪种布鲁氏菌和牛种布鲁氏菌呈杆状。通常呈散在状态.很少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该菌无鞭毛,无芽孢.光滑型有荚膜。常在细胞内寄生。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物质。布鲁氏菌有强侵袭力,细菌可通过完整皮肤和粘膜进入宿主。布鲁氏菌有6个生物型,我国流行的是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三种,其中以羊布鲁氏菌最常见。自然情况下,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布鲁氏菌,其主要是山羊,绵羊,牛和猪,以流产为主,孕期动物最为宜感。人类对布鲁氏菌易感,细菌进入人体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发热呈波浪式,如不治疗,后果严重。
布鲁氏菌是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需硫胺素.烟酸胺和酵母生长素。葡萄糖.甘油和复合氨基酸可促进布鲁氏菌的生长:泛酸钙和赤鲜醇也可促进某些布鲁氏菌的生长;来自人或动物的标本最好接种在胰酶消化液或血液培养基中。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无色.半透明.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稍凸起.直径约2~3mm。有时可出现黏液样或干燥的硬皮样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表现不溶血。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不形成菌膜;在柯氏染色法(沙黄与孔雀绿对染)培养基上,该菌为鲜红色,其它杂菌被染成绿色。该菌对磺胺及链霉京.四环素、庆大霉索等均较敏感,面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则不敏感。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布鲁斯菌以上生化特性,不难做出布鲁氏菌病的初步诊断,但由于在临床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O:157感染存在相似的症状,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才能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最后确诊。为了建立适合本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的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建立了病原鉴定、荧光抗体中和检等检测方法。我国目前应用虎红和试管凝集的方法,它们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是国际贸易淘汰的技术,且反应时间较长,与我国实际检测普查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目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针对脂多糖的血清学试验,特异性不强,常常出现假阳性结果。而且,由于布病感染后2周血中才开始出现抗体,所以感染早期血清学诊断往往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以PCR为基础的核酸检测方法,对布病的早期诊断和传染源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单重PCR检测,当引物针对的序列发生了突变时则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而针对同种病原的多重PCR检测,因为针对的是多个基因,虽假阴性率降低,但操作比较复杂。
近年来,已经出现质谱技术来检测核酸和蛋白质领域,其中质谱技术应用于核酸检测领域的理论基础在于,组成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元——四种核苷酸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如ddAMP、ddCMP、ddGMP、ddTMP的分子量依次为271.2Da、247.2Da、287.2Da、327.1Da(其中ddTMP是经过修饰的),它们之间的最小分子量差异在16Da,完全可以通过质谱进行分辨。使用质谱能够对碱基突变或多态位点(SNP)、插入/缺失(InDel)、甲基化位点、基因定量、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等多种DNA变化类型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华,未经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轻便隔热保温帐蓬
- 下一篇:一种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