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币接收支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3401.5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5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大川一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0 | 分类号: | G07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凤;周淑娟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品川***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接收 支付 装置 | ||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1年8月2日、申请号为JP2011-169644的日本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接收支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普及有一种这样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按照面值收纳1日元、5日元、10日元、50日元、100日元、500日元等的硬币,并根据来自POS终端或ECR的找零的支付指令,将硬币收纳部内的硬币仅找零金额向硬币支付口支付。
这样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也有设置在顾客自己进行结账处理(对账处理)的所谓的自助收银机上的情况。
不过,在上述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中,虽然平时在硬币支付口支付硬币,但是在工作结束等时,需要将已收纳的硬币回收到硬币回收袋中,从而设置有对输向硬币支付口的硬币输送线路和输向硬币回收袋的硬币输送线路进行转换的转换部件。
不过,该转换部件由于其一部分处于露出硬币支付口的状态,所以当因故意或过失而将手强有力地碰撞到转换部件等时,就会存在有不慎操作转换部件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包括:收纳部,按面值分选已接收的硬币并进行收纳;硬币输送部,输送收纳部所收纳的硬币;转换部件,将基于硬币输送部输送的硬币的输送线路转换成用于从硬币支付口支付硬币的硬币支付线路或安装有硬币回收袋并用于回收硬币的硬币回收线路;限制部,当硬币回收袋被安装且未位于规定的硬币回收位置时,限制转换部件的向硬币回收线路侧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接收支付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硬币接收支付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要构成框图。
图4是表示硬币分选部及硬币收纳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转换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其一)。
图6是转换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其二)。
图7是转换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硬币托盘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支付回收前的支付回收袋的安装动作的说明立体图。
图10是与图9的状态对应的A-A向(参照图2)截面图。
图11是转换部件的动作状态说明侧视图。
图12是转换部件的动作状态说明立体图。
图13是将支付回收袋安装到回收导轨上的状态下的说明立体图。
图14是与图13的状态对应的A-A向(参照图2)截面图。
图15是与从图13的状态进一步塞进支付回收袋的状态对应的A-A向参照图2)截面图。
图16是将支付回收袋安装在回收导轨上,并塞进到支付回收位置的状态下的说明立体图。
图17是与图16的状态对应的A-A向(参照图2)截面图。
图18是在支付回收时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输送从硬币投入口投入的硬币通过硬币分选部按面值进行分选并收纳到硬币收纳部,并按照硬币支付指示按面值支付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的应用例。
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硬币接收支付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接收支付单元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硬币接收支付装置10大致区分具有进行硬币的接收支付的接收支付单元11、可拉出地收容保持该接收支付单元11的收纳外壳12。
如图1及图2所示,接收支付单元11具有位于硬币接收支付装置10的前部,接受硬币的投入的硬币接受部13、具有进行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键的操作面板14、支付硬币并进行保持的硬币支付部15。
而且,如图1所示,接收支付单元11具有拉出手柄部16、可拉出地保持在接收支付单元11上并保持变形硬币等的排出对象的硬币的废品盒17、支付硬币的硬币支付口18、形成硬币支付口18的罩19,所述拉出手柄部16设置在硬币支付部15的下方,用于将支撑安装后述的支付回收袋的回收袋安装部的回收导轨从收纳外壳12内向跟前拉出。
在上述构成中,硬币接受部13具有用于投入硬币的硬币投入口21。硬币投入口21容许多枚硬币集中一起投入。硬币投入口21设置有光电检测出已投入的硬币的多组投入传感器31。
图3是硬币接收支付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要构成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弯风机流量测量系统
- 下一篇:电机转子铁芯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