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排气功能的燃油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377.5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刘冠军;孙桂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威尔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F02M3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郑建晖;杨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排气 功能 燃油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滤清器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气体在滤罐内聚集的燃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燃油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气体。在发动机供油管路系统中,燃油进入燃油滤清器时,由于组成滤芯的滤纸对燃油流动的阻碍作用,燃油中溶解的气体会析出。这些气体难以透过滤纸进入发动机,只能聚集在燃油滤清器内,导致滤清器内燃油很少。在发动机启动时,由于滤清器内燃油不足,会造成因缺油导致发动机启动失败的情况。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防止气体在滤罐内聚集,从而避免因滤罐内燃油不足而导致发动机启动不成功的燃油滤清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排气的滤清器,在有燃油通过时,无气体聚集,确保在发动机启动时,滤清器内有足够燃油提供给发动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集成在燃油滤清器的滤罐中,和滤芯并联在滤清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在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在滤罐内析出的气体通过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的部件而排出滤清器。同时该材料还防止了水和燃油通过,不影响滤清器原有的颗粒过滤效率和水分离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该滤清器包括:壳体,具有进油口,出油口;滤芯,位于壳体内;所述滤芯具有滤芯上板、滤芯下板以及位于所述滤芯上板和滤芯下板之间的滤纸;上托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进油口处;垫圈,位于上托板组件和滤芯之间。所述垫圈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以使得滤罐内的气体能够经过由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的所述部分进入滤芯内并排出滤清器。从而避免滤罐中气体聚集,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动机启动失败的情况。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该垫圈包括垫圈骨架,所述垫圈骨架沿其纵向轴线具有通孔;所述垫圈骨架还包括贯穿其壁部以与所述通孔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遮盖所有开口。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接合到所述垫圈骨架的外表面。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垫圈全部由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垫圈被配置为所述开口和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完全没有被所述上托板组件和所述滤芯遮挡。
在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拉伸膜。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将会更加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燃油滤清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燃油滤清器中的垫圈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型或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燃油滤清器的剖视图。燃油滤清器1包括滤罐2和与滤罐连接的滤座(未示出)。滤罐2包括壳体3、位于壳体3内处于其底部的压紧弹簧4、以及位于壳体3内由压紧弹簧4支撑的滤芯5。滤芯5包括滤芯上板6、由压紧弹簧4支撑的滤芯下板7、以及位于滤芯上板6和滤芯下板7之间的滤纸8。滤罐2还包括安装在壳体3的上开口处的上托板组件9,上托板组件9用于与滤座连接。在壳体3内在上托板组件9和滤芯5的滤芯上板6之间设有垫圈10。垫圈10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优选地,垫圈10可以全部由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拉伸膜等。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复合材料来制成垫圈,例如,垫圈10的上、下部分可以为橡胶材料,起密封作用;而垫圈10的中间部分为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除垫圈10之外,本发明的燃油滤清器1的其他部件与常规的燃油滤清器的部件类似,在此为简便起见不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
在燃油系统工作时,滤罐内滤芯外的气体会通过垫圈10的透气不透水不透油材料进入滤芯内部,再进入燃油系统的下一个环节,避免了聚集在滤清器的滤罐内,从而避免由于滤罐内堆积气体过多而导致发动机启动不成功的情况。而在传统的滤罐结构中,垫圈多为橡胶材料制作而成,起密封作用,无法通过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威尔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威尔燃油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