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火材料用抗氧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3205.8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东;张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材料 抗氧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耐火材料用添加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含碳耐火制品的抗氧化剂,属于耐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碳耐火材料是指重要成分为碳的耐火材料。以石墨为代表的碳素材料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并且其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十分优异,在高温下与钢水、炉渣不易浸润,是一类特殊的耐火材料。碳素经常和其它材料复合组成碳复合耐火材料。这些碳复合耐火材料兼有碳素的一些优点,也有其它复合物的优点。主要的含碳耐火材料有镁碳砖、铝碳质制品、镁铝碳砖、铝镁碳砖、镁钙碳砖、镁锆碳砖等。含碳耐火材料的主要弱点就是在高温空气气氛下会被氧化损毁。目前含碳耐火材料普遍使用的抗氧化剂是铝粉、铝镁合金粉、镁粉、硅粉、碳化硅粉、碳化硼粉中的一种或组合。每一种抗氧化剂都有其作用和不足。其中最常用的抗氧化剂是是铝粉。铝粉是有效的抗氧化剂,但是铝粉起到抗氧化作用的温度是600℃以上,而碳素在400℃以上就开始氧化了。硅粉、碳化硅粉需要在1000℃以上才能有效的起到抗氧化效果。碳化硼是优异的中低温抗氧化剂,但是其氧化产物熔点较低,不利于耐火制品的高温性能。镁粉和铝镁合金粉则因为易燃易爆的特点,只能限制使用。
最常用的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剂是铝粉。铝粉是有效的抗氧化剂,但是铝粉有以下缺陷。1、碳素的氧化起始温度为400℃左右。金属铝的熔点是660℃。铝粉在熔点温度以上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但在600℃以下铝粉抗氧化作用不明显;2、铝粉作为抗氧化剂的耐火材料经过高温使用后金属铝吸收氧变成氧化铝或氧化铝和其它物质的衍生物。在吸收氧的时候重量增加,体积增加,导致耐火材料产生不需要的膨胀,影响耐火材料的体积稳定性、抗热震性,还会破坏炼钢转炉、电炉、精炼炉等的金属炉壳;3、铝粉在含碳耐火材料中受热后和碳素反应生成碳化铝。碳化铝会使耐火制品变脆,降低耐火制品的抗热震性。碳化铝遇水汽会反应导致体积膨胀,破坏耐火制品的结构。实践证明铝粉含量达到2%以上时,耐火制品在高温下产生的碳化铝产生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火材料用一种抗氧化剂组合,该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含碳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且拥有目前常见抗氧化剂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耐火材料用抗氧化剂,按重量百分比计配方比例如下:铝锌合金1~100份,常规抗氧化剂0~100份。
所述铝锌合金中铝元素含量为3%~97%,其余为锌元素和少量杂质。
所述铝锌合金为粉状或长纤维状;粉状的最大粒径和长纤维状的最大直径均为0.2mm。
所述常规抗氧化剂为铝粉、铝镁合金粉、镁粉、硅粉、碳化硅粉、碳化硼粉、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碳素的氧化起始温度为400℃左右。金属铝的熔点是660℃。金属锌的熔点是419.5℃,沸点是907℃。金属锌的沸点较低,蒸汽压较大,在200℃以上就能吸收氧气。此时碳素还没到氧化温度。金属锌提前吸收氧气,被消耗掉。
根据铝锌合金二元相图,铝锌合金的液相温度线在381~660℃之间。和单独铝粉作为抗氧化剂相比,铝锌合金的共熔点低,作为含碳耐火材料的抗氧化剂起作用的温度比铝粉低。含碳耐火材料中不同的碳素的氧化起始温度不同。不同元素比例的铝锌合金的熔点也不同,明显起到抗氧化作用的起始温度也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碳素这个特点,选择不同的元素比例来达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
金属锌在900℃以上从含碳耐火材料中气化逸出。添加锌粉的含碳耐火材料在1200℃以上热处理3小时后,其中留存的金属锌就很少了,锌粉的抗氧化作用也就失去了,还会在耐火材料内部留下空洞,影响耐火材料的后续使用。
金属铝的沸点是2520℃,远高于金属锌的907℃。铝锌合金的共沸点也介于两者之间。铝锌合金的挥发性弱于金属锌。和锌粉作为抗氧化剂相比,铝锌合金即使在在1000℃以上高温使用中部分金属锌挥发了,还有部分铝锌元素留在耐火材料中继续起到抗氧化作用。
金属铝添加到含碳耐火材料中,经过高温使用后,铝吸收氧,产生较大质量和体积增加,导致耐火制品膨胀、断裂、剥落。铝锌合金中的锌蒸发后,可以为铝氧化后的体积增加腾出空间,防止耐火材料的异常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掘进机第一运输机溜槽随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锯片式数控切割倒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