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3201.X | 申请日: | 201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2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华光辉;吴福保;丁杰;周邺飞;赫卫国;刘海璇;汪春;张祥文;孔爱良;张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的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发-输-变-配-用电必须时刻保持平衡,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瞬间的不平衡就有可能导致安全稳定问题。然而电网中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在白天和黑夜、不同的季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使得电力系统必须留有很大的备用容量,系统设备运行效率低。应用储能技术可以达到削峰填谷、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系统备用需求及停电损失的作用。另外,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储能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储能技术的应用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生产模式基础上增加一个“存储”电能的环节,使得原来几乎完全“刚性”的系统变得“柔性”起来,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也会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有人将储能技术誉为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第六环节”,电力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化石能源的使用还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并使气候异常。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发替代新能源和储能技术,减少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业界和科技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可再生能源中,特别引起业界关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一是来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它们在利用过程中无环境污染或污染很小。但是它们也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为保证供电的均衡和连续,储能成为风光发电系统的关键配套部件。因此,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储能技术的开发。
当今社会对能源和电力供应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大电网供电方式由于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在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局部事故易扩散,而且集中式大电网不能灵活跟踪电力负荷的变化。目前,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相结合被世界上很多能源电力专家公认为是能够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法,是21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分布式发电是指直接布置在配电网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配置较小的发电机组,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或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分布式发电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基于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分布式发电系统要存储一定数量的电能,用以应付突发事件。随着电力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储能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分布式发电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改善电能质量、维持系统稳定;在分布式电源不能发电期间向用户提供电力;提高分布式发电单元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各类蓄电池、可再生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等,本发明主要面向化学或电磁储能系统(电站)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随着储能系统(电站)的不断应用,需要对储能电站/系统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确保储能电站/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监控系统,该储能电站监控系统能够应用在超过200kw的大中型储能系统中,监视储能电站运行工况、对储能电站进行就地操作、控制和维护,优化储能电站运行,对储能电站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估,接受调度部门控制指令,是储能电站建设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储能系统(电站)监视、控制和管理,确保储能系统(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包含于储能电站中,用于监视储能电站的运行工况,对储能电站进行就地、控制和维护操作;
所述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GPS、终端服务器、远程维护无线路由器、防火墙、纵向隔离装置以及通信网络;
所述服务器和工作站分别与交换机连接组成双网结构;
所述远程维护无线路由器、防火墙和工作站依次连接;所述纵向隔离装置、GPS和终端服务器通过通信网络分别与交换机连接。
其中,所述交换机用于前置数据集和实时数据传输,采用冗余交互式以太网结构,所述交换机包括两台主交换机和数采交换机。
其中,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服务器和采集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和采集服务器构成冗余互备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搅拌水冷模及浇注钢锭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埋弧自动焊内涨式多规格涨盘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