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城市斜坡路面雨水处理的减速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73034.9 | 申请日: | 201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古励;何强;潘伟亮;王丹丹;艾海男;刘鸿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9/047 | 分类号: | E01F9/047;B01D36/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城市 斜坡 路面 雨水 处理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减速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斜坡路面的减速带。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我国城市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有效解决,但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加,城市处于大规模建设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量不透水地表的出现,使得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凸现,尤其以山地城市更甚。山地城市的地形起伏大,坡度大,降雨过程中具有易产流,冲刷作用强等特点,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突出。因而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对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降雨对城市地表的冲刷,城市地表沉积物是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城市地表沉积物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城市面源污染具有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后期污染物浓度低,初期污染效应显著的特点,对城市雨水初期径流的收集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城市道路中很多路段都采用了减速带以控制车速,尤其在山地城市,减速带被广泛的应用在倾斜路面上,控制车辆在坡道上的行车速度。坡道路面产生径流较平直路面快,径流冲刷效应明显。现有减速带的缺点是:不能对雨水的物理过滤处理,改善道路径流水质,减少城市面源污染;也不能对初期径流的蓄纳,削减径流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斜坡路面雨水处理的减速带,它既能对雨水的物理过滤处理,改善道路径流水质,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又能对初期径流的蓄纳,削减径流峰值。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用紧固支撑件固定在路面上的壳体,还包括有滞水盒和过滤材料,滞水盒放置在壳体内部,滞水盒内装有过滤材料,滞水盒紧贴斜坡路面,滞水盒位于斜坡路面上端的面板为透水的进水板。
由于壳体内有滞水盒,滞水盒内装有过滤材料,降雨后,道路斜坡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顺着道路坡向沿壳体前端与地面的缝隙进入减速带内,通过滞水盒前端进水板流入滞水盒内,与滞水盒内部的过滤材料相互接触,对雨水携带的无机泥沙进行初步过滤,雨水水质得到了一定的净化。滞水盒也具有一定的滞水效果,能收集保存一部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地表径流,可从一定程度上削减径流峰值,减少面源污染负荷。所以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能对雨水的物理过滤处理,改善道路径流水质,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又能对初期径流的蓄纳,削减径流峰值。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滞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紧固支撑件;3.滞水盒;31. 进水板;32. 溢水板;33.挡水板;34.金属网;4.过滤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有用紧固支撑件2固定在路面上的壳体1,还包括有滞水盒3和过滤材料4,滞水盒3放置在壳体1内部,滞水盒3内装有过滤材料4,滞水盒3紧贴斜坡路面,滞水盒3位于斜坡路面上端的面板为透水的进水板31。
由于壳体1内有滞水盒3,滞水盒3内装有过滤材料4,降雨后,道路斜坡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顺着道路坡向沿壳体前端与地面的缝隙进入减速带内,通过滞水盒3上端进水板31流入滞水盒3内,与滞水盒3内部的过滤材料4相互接触,对雨水携带的无机泥沙进行初步过滤,雨水水质得到了一定的净化。滞水盒4也具有一定的滞水效果,能收集保存一部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地表径流,可从一定程度上削减径流峰值,减少面源污染负荷。
如图2所示,滞水盒3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方形盒,滞水盒3中部还有溢水板32,滞水盒3位于斜坡路面下端的面板为挡水板33,溢水板32高度高于进水板31和挡水板33。所述进水板31底部为金属网34。
由于滞水盒3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方形盒,溢水板32高度高于进水板31和挡水板33;当雨量较小,所形成的地表径流较小时,雨水滞留在溢水板32与进水板31所形成空间内;当雨量较大时,所形成的径流量较大,雨水可由溢流板32顶部溢出,进入到由挡水板33与溢水板32所形成的空间内;若径流量足够大时,多余的径流由挡水板33上沿溢出,经壳体1下端与地面的缝隙排出,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被蓄纳在由挡水板33与溢水板32所形成的空间内。排出的雨水经过过滤材料一次或两次过滤后,水中的颗粒物、微小粉尘被滤除,使雨水水质得到更好的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3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鼠尾草酚的抗骨质疏松新用途
- 下一篇:酸枣果汁饮料的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