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力矩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457.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阮晓钢;朱晓庆;孙荣毅;魏若岩;于乃功;龚道雄;左国玉;马圣策;林佳;张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楼艮基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磁 效应 力矩 产生 装置 | ||
1.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力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磁铁组(2)、电枢绕组(3)、前轴承(4)、后轴承(5)、前端盖(6)、后端盖(7)、电机(8)、电机支架(9),负载(11),其中
外壳(1),下部呈长方形,与位于所述的力矩产生装置外部的某个欠驱动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的欠驱动系统至少包括独轮机器人、直升飞机、蝶形飞行器、卫星、航天器、导弹中任何一个待驱动的系统,
磁铁组(2),至少由四块永久磁铁组成,所述的四块永久磁铁对称固定分布于所述的外壳(1)内侧,且固定连接,以形成恒定磁场,
电枢绕组(3),同轴插入所述的外壳(1)内且固定,所述的磁铁组(2)与电枢绕组(3)之间有气隙,所述的电枢绕组(3)并联连接负载(11),
前轴承(4),与所述的电枢绕组(3)同轴连接,嵌入所述的前端盖(6)中心的轴承槽内,所述的前端盖(6)是扣压在所述的外壳(1)前端口上面,
后轴承(5),与所述的电枢绕组(3)同轴连接,嵌入所述的后端盖(7)中心的轴承槽内,所述的后端盖(6)是扣压在所述的外壳(1)后端口上面,
电机(8),与伸出所述前端盖(6)的电枢绕组(3)的轴用弓形键同轴转动连接,
电机支架(9),由位于上部的圆环和下部的长方条二者构成,所述的电机支架(9)上部的圆环与所述的电机(8)同轴插入固定,所述的电机支架(9)下部长方条与所述的欠驱动系统的一个固定部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力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外周连接着一层电磁屏蔽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力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组(2)的永久磁铁用主磁极铁心和励磁绕组代替,以形成磁场。
4.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力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磁铁组(2)、电枢绕组(3)、后轴承(5)、后端盖(7)、电机(8)、负载(11),其中
外壳(1),下部呈长方形,与位于所述的力矩产生装置外部的某个欠驱动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的欠驱动系统至少包括独轮机器人、直升飞机、蝶形飞行器、卫星、航天器、导弹中任何一个待驱动的系统,
磁铁组(2),至少由四块永久磁铁组成,所述的四块永久磁铁对称固定分布于所述的外壳(1)内侧,且固定连接,以形成恒定磁场,
电枢绕组(3),同轴插入所述的外壳(1)内且固定,所述的磁铁组(2)与电枢绕组(3)之间有气隙,所述的电枢绕组(3)并联连接负载(11),
后轴承(5),与所述的电枢绕组(3)同轴连接,嵌入所述的后端盖(7)中心的轴承槽内,所述的后端盖(6)是扣压在所述的外壳(1)后端口上面,
电机(8),嵌入所述的外壳(1)的前端口内,所述的电机(8)的轴与所述的电枢绕组(3)的轴用弓形键同轴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4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接头和软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CT肺结节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