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2055.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正行;小林聪;仓田高明;三藤彰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32 | 分类号: | G03F7/032;G03F7/033;G02B5/22;G02F1/1335;G03B11/0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彩色滤光片的蓝色像素时使用的着色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着色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彩色滤光片以及使用该彩色滤光片而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摄像元件(CCD、CMOS)及有机EL显示器等电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机、手机等为代表的液晶显示器(LCD)、有机EL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作为数码相机、彩色复印机等的输入装置使用的摄像元件(CCD、CMOS)的彩色化需要使用彩色滤光片。作为制造这些液晶显示装置、固体摄像元件中使用的彩色滤光片的方法,有染色法、电镀法、印刷法、颜料分散法等。近年来,利用图案化的方法的颜料分散法成为主流。作为图案化的方法,代表性的为光刻法,通过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与颜料分散体的混合物来形成彩色滤光片。此外,最近,还进行如下方法:利用喷墨打印机,在不隔有掩膜的情况下将着色油墨直接涂布到基板上,从而形成彩色滤光片。
提高作为彩色滤光片所要求的特性的色纯度、彩度、明度和对比度是特别重要的。通过提高明度,能够抑制背光源的光量,结果可减少消耗的电力,因此从环境角度而言也是必要的技术。为了提高彩色滤光片的色纯度,需要增加着色颜料的含量或选择分光波形更好的颜料。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明度,需要通过降低颜料浓度或减小膜厚来提高透射率。为了兼顾这些相反的特性,也进行将颜料微粒化的方法。但是,就颜料分散法而言,在同时满足使含有颜料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分散稳定性以及彩色滤光片的对光、热或溶剂的耐性和对比度提高的方面存在限度,现状是即使明度提高也无法兼具耐性。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方法,进行了使用染料的彩色滤光片的研究。使用染料时,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实现使用颜料时不能达到的色纯度与明度的兼顾,并且由于并非粒子因而能够抑制光散射,因此还能够提高对比度,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耐性。但是,在电视机等需要长期可靠性的显示体用途中,需要优良的色特性以及更优良的耐光性和耐热性,使用蓝色染料的彩色滤光片无法达到该要求。染料的耐性一般比颜料差,特别是蓝色染料的耐性大多显著劣于颜料。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有涉及使用三苯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彩色滤光片的报道,其作为蓝色的色特性优良,但耐光性、耐热性显著差,未达到实用的水平。此外,耐性好的彩色滤光片多数在色度坐标中的x值较高,换言之多带有红色,作为蓝色的色特性不充分。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明度优良的呫吨类化合物。但是,关于耐性没有任何记载。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耐性优良的酞菁类染料,但其色特性并非蓝色,而是一般带红色的青色调。因此,不能形成鲜明的蓝色像素。即,在液晶显示装置、固体摄像元件的领域中,要求蓝色像素鲜明且可靠性优良的耐性高的彩色滤光片,但现状是基本尚未实用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4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4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12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0-249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3-172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对比度等优良的质量高且可靠性高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着色树脂组合物制造的彩色滤光片。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彩色滤光片像素中使用至少含有下式(1)的含呫吨骨架的酸性染料(以下将含呫吨骨架的酸性染料称为呫吨类酸性染料)和分类为C.I.酸性蓝的含三芳基甲烷骨架的酸性染料(以下将含三芳基甲烷骨架的酸性染料称为三芳基甲烷类酸性染料)两者作为色素的着色树脂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的发明。
(1).一种彩色滤光片用着色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由下式(1)表示的呫吨类酸性染料、分类为C.I.酸性蓝的三芳基甲烷类酸性染料、粘合树脂、有机溶剂、固化剂以及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