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1667.6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时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耐士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D3/70;F16D3/50;H02K5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减震 曲轴 皮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曲轴皮带轮,尤其涉及一种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
背景技术
曲轴皮带轮是一种将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到其他如空气压缩机、发电机、风扇冷却传动机构等装置的动力传输机构,其一般包括曲轴连接盘以及与其对应连接的皮带轮。其中,曲轴连接盘与发动机的曲轴通过螺栓固连且能随其一起绕轴线转动,而皮带轮处则可通过皮带将自曲轴连接盘处传输过来的动力再传输给其他装置。而当发动机处瞬间停止工作时,与其连接的曲轴连接盘以及皮带轮也会随其停止,如两者之间为刚性连接,则可能会造成皮带轮的瞬间停止而对外接装置造成瞬间冲击力伤害,同样地,如外接装置处停止工作,也会对发动机造成反冲击力,造成发动机的损伤。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设计的曲轴皮带轮包括曲轴连接盘和与其同轴线设置的皮带轮,其中,皮带轮上相对于曲轴连接盘的一侧具有一圆柱状的凹腔,而曲轴连接盘上相对地具有一圆柱状的凸起。凹腔和凸起均与曲轴连接盘和皮带轮同轴线设置,凸起伸入到凹腔内且其外侧壁与凹腔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硫化橡胶,该硫化橡胶的两侧分别与凸起的外侧壁和凹腔的内侧壁紧密抵靠。正常工作时,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通过硫化橡胶的摩擦力传递动力;当发动机或外接装置停止工作时,硫化橡胶即可对曲轴连接盘和皮带轮之间的动力传输进行缓冲,减少对另一设备的冲击。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不足:硫化橡胶在长期使用后会老化或者因大量摩擦而造成一定的磨损,这样容易造成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的脱离,进而造成发动机和外接装置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寿命长、减震缓冲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曲轴皮带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包括用于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的曲轴连接盘以及用于输出动力的皮带轮,所述的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轴皮带轮还包括设置于曲轴连接盘和/或皮带轮上的能使上述曲轴连接盘和皮带轮相互吸引的磁性件,所述的皮带轮能在磁性件的吸引力作用下随曲轴连接盘转动,所述的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还设有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一联动件,所述的联动件能在上述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达到设定角度时使两者的转动同步。
本曲轴皮带轮的曲轴连接盘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曲轴固连,皮带轮通过皮带将动力输出给外接装置。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曲轴转动,曲轴连接盘与该曲轴同步转动。此时,皮带轮受到磁性件的吸引力作用随曲轴连接盘一起转动,相应地,外接装置通过皮带的传动也随皮带轮一起转动。当发动机或外接装置处瞬间停止工作或瞬间加速工作时,皮带轮与曲轴连接盘之间出现转速差,此时,受到磁性件吸引力的作用,两者的转速差不断减小。当两者发生相对转动且该转动角度达到设定值时,缓冲机构中联动件即可使两者同步,停止转动或同步转动。
在上述的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中,所述的缓冲机构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上述皮带轮上的通孔,所述的联动件为与通孔对应设置的连接于上述曲轴连接盘上的凸柱,所述的凸柱穿设于该通孔内且当上述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发生相对转动时该凸柱能在通孔内来回移动。正常状态下,凸柱位于通孔的中部,当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凸柱自通孔的中部向其一端移动,当凸柱与通孔一端的侧壁相抵靠时,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实现转动的同步。
在上述的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中,所述的凸柱呈圆筒状且通过穿设于其内侧的螺栓与上述曲轴连接盘固连,所述的通孔开设于上述皮带轮上的对应位置处,所述的凸柱上能与上述通孔的内侧壁相抵靠处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凸柱上能与通孔的内侧壁相抵靠处采用性质较软的橡胶材料可使凸柱与通孔内侧壁相碰撞时进行减震缓冲,减少冲击力。
在上述的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中,所述的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设定角度为1~25度。这里,设定角度可通过改变通孔的大小来进行调整。
在上述的扭转减震曲轴皮带轮中,所述的凸柱与通孔均为2~12个且分别沿周向均匀分布于上述曲轴连接盘与皮带轮上。多个凸柱与通孔的均匀设置可使凸柱与通孔内侧壁发生碰撞时冲击力均匀分散到整个曲轴连接盘和皮带轮上,进一步加强了减震缓冲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耐士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耐士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1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室内照明面板灯
- 下一篇:一种装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