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0724.9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1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潘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H01L33/00;B23K26/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垂直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垂直薄膜结构GaN基发光二极管(LED)已成为研究开发的新热点。与常规结构比较,垂直结构LED通过衬底转移,形成电极上下分布,电流垂直注入,解决了常规结构GaN基LED器件中因电极水平分布、电流横向注入导致的诸如散热不佳,电流分布不均、可靠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垂直结构LED芯片的n电极位于出光面顶部,其存在会遮挡并吸收有源层发出的光。为了尽量避免n电极对于发光的遮挡和吸收,通常在垂直芯片的内部引入电流阻挡层以限制或者大幅减少n电极下方有源层的发光。例如,在p型外延层与p型接触金属层之间插入绝缘材料(如氧化硅、氮化硅等)作为电流阻挡层,其大小和位置与n电极大致相当,这样可以大大改善n电极的挡光和吸光。然而,用作电流阻挡层的氧化硅或者氮化硅等绝缘材料与p型接触金属层的黏附度不佳,会影响晶圆键合的牢固度,从而造成衬底剥离良率降低并影响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垂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激光辐照热分解在n型氮化镓基外延层与发光层之间形成空隙作为电流阻挡层,同时,引入中间层作为热分解材料层并起到保护发光层的作用。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垂直发光二极管,其结构包括:永久基板;p型GaN基外延层,位于所述永久基板之上;发光层,位于所述p型GaN基外延层之上;中间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之上,其材料为AlxInyGa(1-x-y)N(0≤x<1, 0≤y<1),禁带宽度介于GaN与发光层之间;n型GaN基外延层,位于所述中间层之上;n电极,位于n型GaN基外延层之上;空隙结构,形成于所述n型GaN基外延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并且在垂直投影面上的位置与n电极对应。
根据实现上述目的的垂直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在一永久基板上形成外延层,其至上而下包括n型GaN基外延层、中间层、发光层和p型GaN基外延层,并且所述中间层材料为AlxInyGa(1-x-y)N(0≤x<1, 0≤y<1),且其禁带宽度介于GaN与发光层之间;2)采用激光照射部分n型GaN基外延层,激光照射造成辐照区的中间层表层热分解,在n型GaN基外延层与发光层之间形成空隙结构;3)在n型GaN基外延层上制作n电极,其在垂直投影面的位置与空隙结构对应。
本发明采用激光辐照热分解方式在n型GaN基外延层与发光层之间形成具有电流阻挡作用的空隙,同时,通过在n型GaN基外延层与发光层之间引入中间层可以有效地保护发光层,而中间层本身就是提供空隙形成的热分解层。本发明在垂直GaN基发光二极管的n端引入空隙电流阻挡层,可以有效避免p端设计绝缘介质阻挡层对于衬底键合和剥离的不利影响,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当中,中间层优选n型AlInGaN;永久基板材料选自硅、铜、镍、钴、钼、陶瓷、蓝宝石、氮化镓及其组合;临时衬底材料选自蓝宝石、硅、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及其组合;去除临时衬底的方式包括激光剥离、研磨和湿法腐蚀。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垂直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垂直发光二极管制作步骤示意图。
图中部件符号说明:
100:蓝宝石衬底
101:缓冲层
102:u-GaN层
103:n-GaN层
104:中间层
105:MQW层
106:p-GaN层
110:空隙结构
200:硅基板
210:p反射电极
220:金属叠层
230:p电极
240A:n电极焊盘
240B:n电极扩展条
300:Ni掩膜
310:激光辐照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广域网络的无指向即时通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的身份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