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带加强筋发泡管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7424.5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4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苗海豹;罗中山;叶志勇;张祥军;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圣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加强 发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塑料管材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带加强筋的发泡管的模具。
背景技术
芯层发泡管,以下简称发泡管,包括管状本体和设于本体中间的环形发泡层,对应地,管材料浆也包括本体料浆和包裹在本体料浆中的发泡料浆。PVC发泡管或PE发泡管管材的生产线由进料模具、挤出模具和其它辅助机械设备组成。管材料浆由进料模具进入挤出模具,并被挤出模具中逐渐变窄的料浆通道压缩成型。通常在所述通道末端的芯模上设置轴向凹槽,制造管材内壁的加强筋,传统的加强筋沿管材轴向,因此对于径向强度的加强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所制发泡管强度高,分层好,工艺流量可控,噪音低的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造带加强筋发泡管的模具,包括横向延伸且同轴相连的进料模具和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模具包括筒状第一口模和设于第一口模内的柱状第一芯模,第一口模和第一芯模间形成横向延伸的管状间隙外通道,所述第一芯模的中部设有横向延伸的柱状内通道,内通道外侧设有环绕内通道的管状中间通道,内通道和所述外通道在进料模具入口端交汇,并在进料模具出口端连同所述中间通道交汇;
所述挤出模具包括横向延伸的筒状第二口模和设于第二口模内的柱状第二芯模,第二口模和第二芯模之间的管状间隙成为料浆通道,所述第二芯模的轴线上设有横向延伸的芯轴,轴向中部设有连接芯轴和第二口模外壁的柱状支撑杆,挤出模具横向两端分别为挤出模具入口端和挤出模具出口端,所述第二芯模包括一个位于挤出模具出口端,设于芯轴上可同步跟随芯轴转动的转筒,芯轴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转筒外壁设有沿轴向的条形凹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转筒周向均匀设有四个所述条形凹槽,转筒包括同轴的圆柱部分和圆台部分,圆柱部分相比圆台部分近于所述挤出模具出口端,所述各条形凹槽由转筒圆柱部分一端端头延伸至圆柱部分的另一端端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挤出模具入口端处,第二芯模上设有头部为锥形且相对于第二芯模的轴向距离可调的调节器,所述调节器通过螺钉与第二芯模相连,头部朝外。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螺钉沿第二芯模轴向,调节器与第二芯模间的轴向间隙中填充弹性密封垫片。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杆为横截面呈菱形的折流芯,且所述横截面菱形的一根对角线沿料浆流动方向。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进料模具还包括进料装置,进料装置中设有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芯模内中间通道,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口模的纵向通道,所述中间通道内侧壁面上、对应于纵向通道的轴向位置处设有螺旋状环形凹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凹槽的轴线沿内通道延伸方向。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一种制造带加强筋发泡管的模具,改进传统相对于模具整体静止固定的第二芯模末端,使其能够绕模具轴线转动,配合第二芯模末端外壁上设置的轴向条形凹槽,制成发泡管内壁的螺旋状加强筋,从轴向和径向提高发泡管强度,大大增加了发泡管耐用性。可以在挤出模具在进口端设置轴向位置可调的调节器,改变进料模具内通道出口端流量,便于操作人员灵活控制,保证发泡管质量的稳定性。可以使用截面为菱形的折流芯,替代传统方形支撑杆,对分层料浆的通行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保证管材本体和发泡层之间的分层效果,提高发泡管质量。在走发泡料浆的中间通道的内侧壁面上设置螺旋状凹槽,降低料浆对通道内壁的冲击,有利于减小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转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调节器及其所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转筒的圆柱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折流芯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圣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圣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7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