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通中层抽取式血清分离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5066.4 | 申请日: | 201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 中层 抽取 血清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采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通中层抽取式血清分离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血清分离管,均为上端开敞,下端封闭的直管。在对其进行抽血离心处理后,会有一层杂质漂浮于血清表面。由于杂质漂浮于血清表面,在取样针从管口向下伸入到血清中吸取血清的过程中,针头一旦从杂质漂浮层经过,经常会被堵塞,即使引起取样针的半堵塞,也会造成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不准。这部分杂质主要由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丝、油脂以及分离胶中的小分子胶粒等物质组成。由于所述杂质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具有多样性,要将其快速、完整地去除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供医务工作者无需去除血清表面的杂质,就能够完全避免取样针在抽取血清过程中与杂质接触,保证所抽取的血清纯度、避免针头被堵塞的三通中层抽取式血清分离管。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三通中层抽取式血清分离管,由主管、防溅帽、胶塞、抽吸孔、凹陷空间和横管构成。其中,主管是竖直的、上下端均封闭的圆管,主管的上半部的侧壁上有一横向设置的横管,横管与主管结合为一整体,且横管与主管的轴心线垂直相交,横管与主管相通。横管的外端口内塞有胶塞,胶塞的外周套有防溅帽。防溅帽的端面上开有一抽吸孔,胶塞的外端面上有一半球形的凹陷空间。
使用前,先通过横管的端口向主管中送入分离胶,再经过真空处理,并盖上胶塞和防溅帽,使之成为成品,在采血结束后,将本发明送入离心机,并使主管的轴心线与离心机的离心力方向一致,离心结束后,血清分离管内的血样自上而下依次分离成杂质层、血清、分离胶和血细胞四部分,此时使用取样针从横管的端部横向穿过胶塞,即可抽取位于杂质层下方的纯净血清。
上述过程所采用的取样针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7月20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20665773.9的“一种分析仪的取样针”。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进步:
由于本发明能够使取样针在伸入血清分离管的过程中,完全不与浮于血清表面的杂质层发生接触,而是直接在位于杂质层下方的纯净血清中操作,这就有效避免了现有取样针在抽取血清过程中因为经过杂质层而被杂质堵塞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提高了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 2.防溅帽 3.胶塞 4.抽吸孔 5.凹陷空间 6.横管 7. 取样针 8.杂质层 9.血清 10.分离胶 11.血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三通中层抽取式血清分离管,由主管1、防溅帽2、胶塞3、抽吸孔4、凹陷空间5和横管6构成。其中,主管1是竖直的、上下端均封闭的圆管,主管1的上半部的侧壁上有一横向设置的横管6,横管6与主管1结合为一整体,且横管6与主管1的轴心线垂直相交,横管6与主管1相通。横管6的外端口内塞有胶塞3,胶塞3的外周套有防溅帽2。防溅帽2的端面上开有一抽吸孔4,胶塞3的外端面上有一半球形的凹陷空间5。
使用前,先通过横管6的端口向主管1中送入分离胶10,再经过真空处理,并盖上胶塞3和防溅帽2,使之成为成品,在采血结束后,将本发明送入离心机,并使主管1的轴心线与离心机的离心力方向一致,离心结束后,血清分离管内的血样自上而下依次分离成杂质层8、血清9、分离胶10和血细胞11四部分,此时使用取样针从横管6的端部横向穿过胶塞3,即可抽取位于杂质层8下方的纯净血清9。
上述过程所采用的取样针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7月20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20665773.9的“一种分析仪的取样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5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