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4038.0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卫民;张尧舜;魏芳林;王淞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元件 磁场 灵敏度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惯性元件是惯性导航、惯性制导、飞行自动控制系统中最核心的敏感元件之一,在航天、航空等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技术参数是惯性元件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惯性元件应用领域的发展,对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技术参数的要求越来与高。为了获取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技术参数,现有的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主要由外磁场干扰源、磁场强度测量仪、惯性元件安装夹具、数字电压表组成,从现有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技术参数的系统组成可以看出,为了测量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通常的做法为先手持磁场强度测量仪的测磁探头测外磁场干扰源内部某空间的磁场,再放置惯性元件产品到该空间,其存在的不足为:每次磁场强度测量仪的测磁探头测试地方不完全一致,磁场有误差,造成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参数测试不准确且反复放置惯性元件到外磁场干扰源内部时易与外磁场干扰源产生机械冲击使惯性元件内部损伤;通常的另一种做法为先将惯性元件放置到外磁场干扰源内部某空间,再手持磁场强度测量仪的测磁探头放在惯性元件产品附近,存在的不足:由于磁场强度测量仪的测磁探头磁场很强,易使惯性元件磁化而造成惯性元件性能的不稳定且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参数测试准确、不易损伤惯性元件、实施方便、测试效率高的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包括两个水平移动滑台、滑台连接杆2、两个滑台导轨、惯性元件安装夹具4、测磁探头安装夹具8、电压信号测量装置10、计算机11、磁场强度测量仪12、程控电源13、外磁场干扰源14;所述两个水平移动滑台包括左水平移动滑台1和右水平移动滑台3;所述的两个滑台导轨包括前滑台导轨6和后滑台导轨7;两个滑台导轨通过沉头螺钉安放在外磁场干扰源14的内部水平台体上表面且两个滑台导轨前后排列并相互平行;每个水平移动滑台的下方开有两个与导轨相配合的平行的槽口,两个水平移动滑台通过滑台连接杆2连接为一体且可同步在两个滑台导轨上左右移动;测磁探头安装夹具8安放在左水平移动滑台1的上表面;惯性元件安装夹具4安放在右水平移动滑台3的上表面;测磁探头9固定在测磁探头安装夹具8上方的槽中;惯性元件5安装在惯性元件安装夹具4上方的安装孔中且测磁探头9的磁敏感点的中心高度与惯性元件安装夹具4上的惯性元件5敏感点的中心高度相等;电压信号测量装置10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线、电源模块、数据采集器,电压信号测量装置10通过连接导线,一方面为惯性元件5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源,另一方面采集来自惯性元件5的输出电信号;磁场强度测量仪12通过连接导线与测磁探头9连接,用来测量来自测磁探头9所在空间的磁场强度;程控电源13的输出信号通过连接导线接入外磁场干扰源14的电源输入端,可控制外磁场干扰源14内部空间的磁场强度;计算机11通过计算机通讯接口分别与电压信号测量装置10、磁场强度测量仪12和程控电源13的对应通讯接口相连接,实现磁场强度的自动控制和磁场灵敏度的自动测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现有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参数测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本发明一种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在不损伤惯性元件的基础上可提高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参数的测试准确度、自动化程度高且实施方便,可满足惯性导航、惯性制导、飞行自动控制系统对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技术参数准确标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惯性元件磁场灵敏度测量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水平移动滑台、2-滑台连接杆、3-右水平移动滑台、4-惯性元件安装夹具、5-惯性元件、6-前滑台导轨、7-后滑台导轨、8-测磁探头安装夹具、9-测磁探头、10-电压信号测量装置、11-计算机、12-磁场强度测量仪、13-程控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4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