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机支承辊钢材及其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3871.3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润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2C38/58;C21D9/38;C21D1/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新勇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支承 钢材 及其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轧机支承辊钢材及其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冷轧机向自动化、高速度、高精度、优质板型控制等方向的发展,对支承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对辊身硬度、均匀性、淬硬层深度、抗冲击性、抗剥落、耐磨性、残余应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冷轧支承辊材料国内及国际上一般选择9Cr2Mo、9Cr3Mo、70Cr3Mo、70Cr3NiMo、45Cr5NiMoV、50Cr4MoV等。9Cr2Mo、9Cr3Mo是传统的材料,其综合性能以不能满足现代轧机的使用要求。45Cr5NiMoV、50Cr4MoV合金元素高,价位高,使用单位很难接受。尤其目前很多私营企业对轧辊要求越来越高,而价格却越来越低。从而70Cr3Mo、70Cr3NiMo成为目前支承辊主要材质。但由于其合金元素及制造工艺的限制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现有淬火技术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支承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然而,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尤其对于支承辊类部件的淬火处理后,经常会出现表面裂纹、脆断、耐磨性差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支承辊机械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轧机支承辊钢材及其热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轧机支承辊钢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材中包括有按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38%~0.45%的碳、0.2%~2.0%的硅、0.2%~2.0%的锰、1.0%~3.0的铬、0.2%~1.0的镍、0.1%~0.5%的钼、0.05%~0.15%的钒、小于0.025%的硫和磷,其余为铁和不可去除的杂质。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碳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42%,所述硅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0%,所述锰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1%,所述铬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0%,所述镍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5%,所述钼0.3%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所述钒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
一种轧机支承辊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S1:首先将前期预备热处理及半精加工支承辊送入台车炉进行整体预热;
S2:将支承辊夹持在感应加热机组中,并使工件垂直,由上下顶尖固定工件,并驱动工件旋转;在感应加热机组中设有感应器,感应器用T2紫铜管螺旋绕制,并在紫铜管内通冷却水用于冷却感应器;
S3:通过控制其控制感应器,由感应器对支承辊进行快速差温加热,利用工频的透热深度72mm及一定时间的保温,再通过传热使辊身达到淬火温度820~840度,将加热时间设为100~150分钟,使辊身由外表面到内部达到150~200mm加热深度,然后再保温60~100分;
S4:在加热过程中,用红外线双色测温系统对辊身进行多点测温,将温度准确地控制在设定温度,使其温度偏差不超过正负5度;
S5:当辊身达到设定的加热深度和温度时,将支承辊从感应加热机组中快速吊出进入喷淬系统,快速冷却时间为1~3小时;
S6:当支承辊温度降至80~150度时,将支承辊吊出喷淬系统;
S7:快速对支承辊辊身表面进行硬度检测,当硬度大于HSD90时认为工件淬火合格;
S8:将检测后的支承辊装入回火电炉,对支承辊进行2次回火,一次450×80h,二次430×80h完全消除支承辊淬火应力,达到使用硬度要求65~72HSD。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S1步中的预热将使支承辊整体温度达到300~50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润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润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3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