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3580.4 | 申请日: | 201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双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双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1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五***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虚 血瘀型 痛经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
背景技术:
痛经大多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而成。现有技术中治疗痛经,中西医的药物都有不少,中药疗程长,效果慢,西药通常采用止痛片暂时止痛,治标不治本,并且对于不同中医分型的痛经,没有针对性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的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8-12、肉桂1-5、黄花倒水莲11-17、钩藤11-5-17、双面刺8-12、牛膝4-8、赤芍4-8、川断1-5、熟地黄8-12、延胡李8-12、桑寄生4-8、广木香4-8、当归11-17、茯苓8-12、心胆草1-5。
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泽兰10、肉桂5、黄花倒水莲15、钩藤15、双面刺10、牛膝6、赤芍6、川断3、熟地黄10、延胡李10、桑寄生6、广木香6、当归15、茯苓10、心胆草3。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重用益气补阳,活血祛瘀的中药,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痛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气虚血瘀型痛经用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泽兰10、肉桂5、黄花倒水莲15、钩藤15、双面刺10、牛膝6、赤芍6、川断3、熟地黄10、延胡李10、桑寄生6、广木香6、当归15、茯苓10、心胆草3。
称取以上各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为检验本发明汤药的治疗效果,特进行以下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法。
选取50例气虚血瘀型痛经患者,这些患者表现为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或多或少,色谈暗质稀,有块,舌体胖,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将这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中年龄13-42岁,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25例中,年龄14-43岁,平均年龄31岁。
诊断标准为:
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用止痛药能坚持工作。
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服药2周。
对于对照组患者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
观察半年,治疗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的治愈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双玲,未经陈双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3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珍珠岩为载体的复混缓释肥料
- 下一篇:喷雾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