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大型混凝土水池裂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3113.1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风;杨蕾涛;李松;向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C04B2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大型 混凝土 水池 裂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预防大型混凝土水池裂缝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最常见的缺陷,尤其在施工期混凝土刚浇注完,在非荷载作用下出现开裂,这个时段内的裂缝通常是由于温度作用引起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在施工期内,由于混凝土内生成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的热传导性能又差,热量散发速度缓慢,故池壁和底板内部温度较高;同时,池壁和底板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接触,散热较快,所以无论在升温还是降温过程中,即使在混凝土硬化后期,水化热已经散尽,结构体温度接近周围气温,但此时如果出现寒潮,外界气温骤降,导致结构表面急剧变冷,池壁和底皈仍然会产生较大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将造成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由于热胀冷缩变形程度的不同而产生温度应力。在降温过程中,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受到周围构件的约束作用,将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直, 则池壁和底板将会出现裂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温差造成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控制温差、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施工,达到减少混凝土温升、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达到控制施工期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的裂缝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控制大型混凝土水池裂缝的产生,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合理有效的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1. 控制施工期温度裂缝的材料措施。
1.1 选择低热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铝含量低,相应产生的水化热就少,引起的温升也少,更有利于抗裂。
1.2降低水泥用量: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池壁一般较薄,混凝土的温升在初期可能使水池产生裂缝,而混凝土中的热量主要由水泥的水化反应产生,有数据表明,单位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温度相应升高或降低10℃,故降低水泥用量对裂缝控制有着明显作用。采用在钢筋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10%~30%以下的粉煤灰(或与火山灰混合的材料)。由于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效应和微珠效应,可以使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收缩变形减小,泌水量下降,塌落度损失降低。这样可推迟和减少发热量,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温升值20%~25%,同时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1.3控制水灰比和含砂率:在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施工中,一般都是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浇筑。在泵送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的选择很重要,现行规范有规定,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最小为300kg/m3。既要降低水泥用量,又要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这要求注意提高混凝土的含砂率。另外在较小范围内加大含砂率,可以润滑集料表面从而减少空隙率,使用水量减少。普通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在35%~36%,泵送混凝土可以增加到42%~45%。但是砂石骨料的粒径较小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加大,这对结构抗裂不利。当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降低20%;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干缩约增大20%~30%,混凝土水灰比应小于0.50。
1.4选择合理的外加剂:引气剂的作用是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夏季施工宜选用缓凝剂,冬季施工宜选用早强剂。
1.5选择合理的粗细骨料:在施工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可能的大一些,且骨料级配越好,越能在发挥水泥有效作用的同时达到减少收缩的目的。增大粗骨料的粒径可减少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同时也相应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的水化热,最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
由于粗骨料容易在砂浆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自旋和无规则运动而增加泵送阻力,所以要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3,而卵石的宜小于等于l:2.5。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和平均粒径为0.38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和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
2.控制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
2.1改善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3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