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移动喷灌机跨间自动转移及中部供水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2921.6 | 申请日: | 201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卜云龙;卓杰强;周增产;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移动 喷灌 机跨间 自动 转移 中部 供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移动喷灌机跨间自动转移及中部供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一项重要的农事作业。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减少,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都着眼于节水灌溉。移动喷灌设备是一种省工、省力、显著节水的灌溉装备,与普通沟灌方式相比,灌溉节水率达40%以上。公告号为CN2015156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温室内移动喷灌机的机械式跨间转移装置,然而,其结构整体为机械式,而缺乏适用的跨间自动转移装置和适宜的供水方式,正是制约移动喷灌机在温室设施中规模化推广的重要原因。因缺乏适用的跨间自动转移装置,喷灌主机本身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单台喷灌机可灌溉的实际面积也大大受限。移动喷灌设备供水方式亟待革新,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移动喷灌系统,大多采用端部供水的形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安装方便,输水软管和供电电缆可随喷灌机一起转移到下一跨中进行灌溉。但这种方式受输水压力损失和主机拖曳能力的影响,限制了输水软管的使用长度,限制了喷灌机的作业行程,且垂下的输水软管有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目前急需一种新的移动喷灌设备供水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移动喷灌机跨间自动转移及中部供水的系统,其不受输水压力损失和主机拖曳能力的影响,输水软管的使用长度及喷灌机的作业行程不受限制,输水软管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实现了供水水管与电缆能一体化卷铺,实现了智能化和精准化作业,提高了工效,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移动喷灌机跨间自动转移及中部供水的系统,包括一组供移动喷灌机独立行进作业的主轨道,分别悬吊于各跨间且相互平行,还包括系统的供电线路;它还包括:
一个高于主轨道且与其垂向布设的的转移轨道,设在该组主轨道一端侧;
一个可沿转移轨道移动的用于承载喷灌机的自动转移装置和一个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该自动转移装置和该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通过钢丝绳牵引系统连接而同方向联动;
所述自动转移装置的机架上设有驱动自动转移装置移动的驱动电机及实现跨间对位的对位传感器和直线驱动器;
一组为移动喷灌机供水的软管路,该供水软管路的输入口端固定在该自动转移装置行程的中部,绕经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的前端后,其输出口端固定于所述的自动转移装置上,用以连接喷灌机的供水输入端。
所述系统的供电线路与供水软管路可以一体化设置。
为移动喷灌机供电线路采用一根电缆线,为移动喷灌机供水的软管路采用一镀锌输水管;该电缆线与输水管一体化设置中包括一水电入口组件及一水电出口组件,该水电入口组件及该水电出口组件均设有电缆锁头和内丝三通接头,电缆线的始端和末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电缆锁头并固定在该内丝三通接头上,该水电入口组件内丝三通接头的第二端通过镀锌输水管连接水源,该水电出口组件内丝三通接头的第二端通过供水软管路连接该水电入口组件内丝三通接头的第三端,该水电出口组件内丝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依次连接出口镀锌输水管、球阀和快速直通接头。
所述钢丝绳牵引系统包括一组由转移轨道一侧的始端至转移轨道末端依序布设在转移轨道上支撑组件的导向轮及一根经由这些导向轮穿过的钢丝绳,钢丝绳的头段经始端导向轮回绕接在自动转移装置上,钢丝绳的尾段经该侧末端一导向轮先回绕接在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上加设的导向轮后再返回绕接在转移轨道支撑组件末端的另一导向轮上。
在所述自动转移装置的底部设有滚轮;在所述自动转移装置的机架上直接安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对位传感器和直线驱动器的控制柜。
所述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包括支架及车轮;至少有两个供水软管路导向轮设于该支架前端上表面,优选的,所述供水软管路导向轮为4个,呈弧形排列。
所述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的支架上设有立式轴承座、限位轮架和驱动轴,所述中部供水的驱动小车的车轮为限位侧宽轮和限位侧窄轮,设于该限位轮架上;所述驱动轴穿设在立式轴承座上,该限位侧窄轮或该限位侧宽轮分别安装在该驱动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