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晶体管、纳米硅铁电存储器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2439.2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季明华;肖德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66;H01L27/115;H01L27/12;G11C11/22;B82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晶体管 纳米 硅铁电 存储器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硅铁电存储器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铁电存储器(FeRAM)是一种利用铁电材料的铁电效应实现数据存储的存储器结构,所述铁电效应是指在铁电材料(Ferro-Electric)上施加一定的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偏离原位置,而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当外界电场消失后,中心原子依然保持在同样位置,即铁电材料已被极化,因此铁电存储器保持数据并不需要电压,也不需要像DRAM一样周期性刷新。由于铁电效应是铁电材料所固有的一种极化特性,所以其存储器的内容不会因为外界电场影响而消失,能够同普通ROM存储器一样使用,具有非易失的存储特性。此外由于器件单元尺寸较小,具有低操作电压、快速读写的特点,读写功耗低适于集成电路微缩化的发展,因此铁电存储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铁电材料(如PZT、BST等),由于与CMOS工艺兼容性差(例如氢气退火引起铁电材料变质),而存在一定的非易失性的持续问题,极化特性容易退化,数据保持能力较弱,从而阻碍了铁电存储器的发展,制约其替代现有的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因此找到一种与CMOS工艺兼容性较佳的铁电材料,能够促进铁电存储器的发展应用。
现有一种新型的纳米硅材料,称为“内嵌纳米硅颗粒的多孔氧化硅”,被发现同样具有铁电效应,且与CMOS工艺兼容性极佳,如图1所示,为所述“内嵌纳米硅颗粒的多孔氧化硅”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蜂窝多孔状氧化硅1,位于蜂窝孔内的纳米硅颗粒2。在普通状态下,蜂窝孔内的纳米硅颗粒2处于无序状态,随机内嵌于氧化硅1内,而当向所述“内嵌纳米硅颗粒的多孔氧化硅”材料外加电场时,蜂窝孔内的纳米硅颗粒2的硅原子与氧化硅材质的孔壁上的氧原子化学键合,并趋向电场方向有序附着于氧化硅1孔壁上,呈现出极化特性,当外界电场被撤除后,上述极化特性并不会消失,从而在材料内产生极化。因此上述“内嵌纳米硅颗粒的多孔氧化硅”也同样具有铁电效应。与现有其他的铁电材料不同,这种纳米硅材料与CMOS工艺兼容性极佳,能够长期保持极化特性,因此具有较强的非易失数据存储能力,极其适合替代现有的铁电材料,而应用于铁电存储器中。
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相同,铁电存储器FeRAM也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器阵列,通常也使用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存储单元的选通管。美国专利US6163482提供了一种非易失铁电存储器,使用铁电材料制作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侧壁,作为数据存储区,如图2所示,为其基本的存储单元结构,所述存储单元包括:衬底100;位于衬底100表面的栅极101;位于栅极101两侧衬底100内的源极102以及漏极103;位于漏极103内且靠近栅极101的反相注入区104,所述反相注入区104的掺杂类型与源、漏极相反;所述栅极101靠近漏极103一侧的侧壁105为铁电材料。
上述铁电存储器中,场效应晶体管本身作为存储单元的选通管,而栅极上靠近漏极一侧的侧壁105作为存储单元的数据存储区,因此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以N型场效应晶体管为例简单介绍其读写操作机制。
在进行写操作时,将源极102以及漏极103悬置,而分别在栅极101以及反相注入区104上施加电压,使得栅极101与反相注入区104之间形成电压差,构成外建电场,在此外建电场的影响下,使得材质为铁电材料的侧壁105产生铁电效应,而被极化。所述侧壁105内的极化方向(定义为从内部负电荷指向正电荷),与栅极101以及反相注入区104之间的外建电场的方向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栅极101以及反相注入区104上的施加电压,实现对侧壁105的极化方向的操纵。假设侧壁105的极化方向由反相注入区104指向栅极101时,定义为写入数据为1,则在写操作时,使得反相注入区104的电势高于栅极101,电势差的大小足够保证侧壁105被极化即可;而极化方向由栅极101指向反相注入区104,定义为写入数据为0,则在写操作时,同样使得栅极101的电势高于反相注入区104,电势差的大小足够保证侧壁105被极化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