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针式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1027.7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舒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舒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针式船用 柴油机 喷油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针式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
背景技术
喷油器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喷油泵的高压柴油按一定的要求进行雾化,并分布到燃烧定中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喷油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燃烧性能、油耗以及柴油机的使用寿命。作为喷油器总成核心的针阀偶件是一副精密偶件,针阀上部的导向圆柱表面与针阀体内圆柱表面作高精度的滑动配合。针阀中部的锥面配合针阀体上的座面起密封作用,当油压达到开启压力时,针阀起跳开启喷嘴的喷孔。针阀偶件上的导向圆柱面及密封锥面均须经过精磨和相互研配而成。
现有的喷油器总成雾化后喷嘴内的残余燃油无法排出体外,造成积碳,使用寿命变短;同时,喷油器总成内剩余燃油无法回收利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性能好、耗油低、积碳少、寿命高、可靠性强的长针式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针式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包括内设腔体管道的喷油器体,其中,喷油器体前部设有喷嘴,且该喷油器体前部空腔内安装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针阀体,针阀体内部套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长针式外针阀,长针式外针阀头部长针伸入到喷嘴中,喷油器体后部腔体内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包括有内针阀、内针阀套筒、第一止推座及第一弹簧,内针阀套配在内针阀套筒中,且该内针阀前端锥面与内针阀套筒紧密配合,第一止推座上设有回油孔,且该第一止推座通过第一弹簧与内针阀相配合,每次喷油器体内雾化结束时,头部长针伸入喷嘴中将喷嘴内的残余燃油排出体外,防止积碳。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长针式外针阀中部锥面与针阀体紧密配合,针阀体前端与喷嘴固定连接。
上述的长针式外针阀配合连接有第二止推座。
上述的第二止推座后部连接有叉形推块,叉形推块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弹簧相配合的弹簧座,第二弹簧后安装有垫片。
上述的第二止推座与止回阀之间有推力杆连接,推力杆中间设有油道。
上述的喷油器体后部外套设有喷油器头,且该喷油器头后部设有燃油进口。
上述的喷油器头前部固定连接有锁紧帽,且该锁紧帽前部与喷油器体相配合。
上述的喷油器体和喷油器头外周设置有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内设置有O形密封圈。
上述的喷油器体前部一侧安装有销。
上述的针阀体与长针式外针阀的中部锥面的滑动配合间隙在0.003mm至0.005mm范围内,配合表面粗糙度达到Ra0.05μm,圆柱度为0.002mm,针阀体的密封锥面的径向跳动幅度在0.001mm至0.003mm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长针式船用柴油机喷油器总成,包括内设腔体管道的喷油器体,其中,喷油器体前部设有喷嘴,且该喷油器体前部空腔内安装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针阀体,针阀体内部套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长针式外针阀,长针式外针阀头部长针伸入到喷嘴中,喷油器体后部腔体内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包括有内针阀、内针阀套筒、第一止推座及第一弹簧,内针阀套配在内针阀套筒中,且该内针阀前端锥面与内针阀套筒紧密配合,第一止推座上设有回油孔,且该第一止推座通过第一弹簧与内针阀相配合。本发明的长针式外针阀伸入喷嘴内部,可以在每次雾化末,将喷嘴内的残余燃油排出体外,能有效防止积碳;每次雾化后的燃油通过止回阀上的回油孔排除体外,进行循环使用,不但降低了工作环境温度,更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油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止回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针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喷油器体1、止回阀2、内针阀3、内针阀套筒4、第一止推座5、第一弹簧6、回油孔7、喷嘴8、头部长针9、针阀体10、长针式外针阀11、第二止推座12、叉形推块13、第二弹簧14、弹簧座15、垫片16、销17、推力杆18、油道19、燃油进口21、锁紧帽22、环形凹槽23、O形密封圈24、中部锥面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舒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舒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手掌特征提取身份识别方法
- 下一篇:再生溅镀靶材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