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腥草生态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60671.2 申请日: 2012-07-26
公开(公告)号: CN102771284A 公开(公告)日: 2012-11-14
发明(设计)人: 陈灿;黄璜;吴学伟;郑华斌;陆准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马强;李发军
地址: 410128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鱼腥草 生态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鱼腥草栽培领域:尤其是一种鱼腥草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植株矮小,呈半匍匐状态,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其生长需要有一定的生境条件;鱼腥草喜温暖潮湿环境,较耐阴;多野生于阴湿的水边、背阴山坡、低洼地、村边田埂、水沟和田边,在透气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鱼腥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野菜,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现已广泛用于医药成品及相关制剂原材料的开发中,其大规模的栽培生产已开始应用;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特别是西南省份民间栽培和食用鱼腥草根茎极为普遍,市场对鱼腥草需求量大。

 在鱼腥草的栽培技术方面,一些农业生产科技工作者就鱼腥草的生长环境、繁殖方法、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现今鱼腥草的生产基本上为传统的常规栽培方式,即大田中按一定的深度和行距排放好地下茎,然后对种茎进行土壤覆盖,在生长期间进行常规的肥水、病虫草害管理;极少数为大棚汽雾栽培法,但该法生产成本过高,资金、设备投入大。当今在鱼腥草的高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面,更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较少。

鱼腥草生产中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鱼腥草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与杂草的生长同步进行,杂草防除成为一大棘手问题,因此生长繁育的中、后期大田杂草繁盛,采用人工除草,投入劳力多,时间长,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不彻底、效果差,因为鱼腥草为双子叶植物,大田生产除草中不能使用杀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农药进行防除。另一方面是每次收获其地下茎时,土壤的开挖、地下茎的清理采收及土壤的回填亦需要投入大量的工时和劳动力;工序繁杂、工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鱼腥草生产中的这两大突出难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鱼腥草生态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通过创造了一种更适合鱼腥草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及方便采收地下茎的生长分布状况。本发明以“无纺土工布垫底、布上排放种茎、育苗基质覆盖”的方法,该技术现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论证;对相关效果及效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发明技术简便易行、效益高。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效果。该项技术为探索鱼腥草生态栽培方法、生产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以后鱼腥草的开发利用及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腥草生态栽培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如下步骤:

1)大田的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大田,并对大田进行土壤消毒和喷施除草剂;

2)在大田上铺设无纺土工布;

3)鱼腥草种茎的准备和栽植:鱼腥草栽植前,将种茎消毒,栽植时将鱼腥草种茎铺在无纺土工布上;

4)覆盖育苗基质:在已排放好鱼腥草种茎的厢面上覆盖一层育苗基质;

5)厢面洒水:在铺好育苗基质的厢面上洒水,使基质和鱼腥草种茎充分接触和湿润;

 6)大田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鱼腥草生长田间管理。

本发明中鱼腥草大田管理所用的常规方法可以参照由陈灿、黄璜主编,金盾出版社出版的《鱼腥草高产栽培与利用》一书中的第四章至第六章。

以下方案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大田选取后,在大田耕整前5~6天,喷施一次广谱灭生性的除草剂;大田耕整时将大田厢面整平并开沟设厢,厢面宽度以无纺土工布宽度为准且厢面宽度窄于无纺土工布的宽度,厢与厢之间的沟宽30cm~50cm、深约20cm~40cm,围沟宽度及深度比厢沟大;鱼腥草种茎移栽前对大田土壤进行消毒,采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对厢面喷雾。

所述无纺土工布厚0.2~0.4cm,该无纺土工布宽度方向两端边缘部分置于厢沟内;然后对无纺土工布和大田厢面进行喷水,使厢面土壤和无纺土工布充分湿润。

所述鱼腥草种茎选自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母本地下茎,每根鱼腥草种茎修剪成具有4~5个节的长度,然后用50%浓度的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浓度的退菌特800倍液对鱼腥草种茎进行浸种消毒,处理时间约5~10分钟;晾干后再播种。

本发明中,所述鱼腥草种茎的行距为25~30cm,株距为3~5cm,所述株距为鱼腥草种茎与种茎的节端之间的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06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