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试井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0155.X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伦;查文舒;卢德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井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开采人员需要对选定的油井进行勘测以确定油井是否位于油藏中。目前,开发人员常采用的方法为试井分析,其是认识油藏、进行油藏评价和石油生产动态监测的重要动态分析手段。
上述试井分析可以将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终获取油藏的基本信息,如井储常数、井筒表皮和渗透率。开采人员可以进一步对油藏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井底附近或两井之间的导压系数及岩石特性参数;推算平均地层压力和井的产出能力;判断井的特性参数、井筒体积以及井筒污染程度;发现油层的边界类型;估算油藏内的原油储量,为油藏开采和维护提供依据。
然而,目前试井分析普遍为基于水驱的试井分析,而我国多个油田使用聚合物驱来提高采收率,因此,急需一种基于聚合物驱的试井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试井分析方法,该试井分析方法可以基于聚合物驱进行试井分析,获取聚合物驱时的油藏基本信息,以便对油藏进行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试井分析方法,包括:
测量油井及所述油井中各相流体的基本参数;
依据所述油井及所述油井中各相流体的基本参数,进行水驱的试井分析,获取水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
选取水驱时多相流中的单相油;
利用所述油藏的基本信息进行压力拟合,获取所述单相油的拟黏度;
结合所述拟黏度进行聚合物驱的试井分析,获取聚合物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
依据所述聚合物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对聚合物驱时的油藏信息进行监控。
优选地,所述依据所述油井及所述油井中各相流体的基本参数,进行水驱的试井分析,获取水驱时油藏基本信息包括:
测量水驱时的井底实际压力数据;
选取地质模型、井筒类型和油藏边界,获取水驱时油藏的预设基本信息;
根据油井及所述油井中各相流体的基本参数、地质模型、井筒类型、油藏边界以及油藏的预设基本信息,利用黑油模型计算获取水驱时的井底流压;
将水驱时的实际压力数据和计算获取的水驱时的井底流压进行拟合,获取水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
优选地,所述将水驱时的实际压力数据和计算获取的水驱时的井底流压进行拟合,获取水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包括:
获取水驱时的实际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并绘制所述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
获取水驱时的计算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并绘制所述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
将水驱时的实际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与水驱时的计算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进行拟合,若拟合精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获取的水驱时的油藏基本信息为所需的油藏基本信息;若拟合精度不在预定精度范围内,修改水驱时油藏的预设基本信息,进行水驱的试井分析,直到拟合精度在预设精度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油藏的基本信息进行压力拟合,获取所述单相油的拟黏度包括:
根据水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更改单相油的黏度,进行试井分析,获取单相流体的拟黏度。
优选地,所述结合所述拟黏度进行聚合物驱的试井分析,获取聚合物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包括:
选取黑油模型中油水两相模型,其中水相为聚合物溶液,水相黏度为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油相为单相油,油相黏度为拟黏度,水相和油相的基本参数为聚合物溶液和单相油的基本参数;
测量聚合物驱时的实际压力数据;
选取地质模型、井筒类型和油藏边界,获取聚合物驱时油藏的预设基本信息;
根据所述的油井基本参数和所述水相和油相流体的基本参数、地质模型、井筒类型、油藏边界和聚合物驱时油藏的预设基本信息,利用黑油模型计算获取聚合物驱时的井底流压;
将聚合物驱时的实际压力数据和计算获取的聚合物驱时的井底流压进行拟合,获取聚合物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
优选地,所述将聚合物驱时的实际压力数据和计算获取的聚合物驱时的井底流压进行拟合,获取聚合物驱时油藏的基本信息包括:
获取聚合物驱时的实际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并绘制所述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
获取聚合物驱时的计算的压力差和压力导数,并绘制所述压力差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01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