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9919.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9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彰利;猪森俊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77/08 | 分类号: | F02B77/08;F01P5/06;F02F1/06;F02F1/30;G01L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王安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具有 骑乘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有用于检测爆震的传感器的内燃机。本发明还涉及具有 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根据内燃机的操作条件,内燃机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爆震。应当尽可 能避免爆震,因为例如爆震导致内燃机的异常噪声和性能下降。通常,已 知将用于检测爆震的传感器(即,爆震传感器)安装到内燃机。还已知根 据爆震传感器对爆震的检测来采取动作(例如,改变点火正时)。
为高精度地检测爆震,优选将爆震传感器设置在邻近爆震发生位置的 位置。JP 2004-301106A公开了水冷发动机,其中爆震传感器被安装到气 缸体。
水冷发动机需要在例如气缸体和气缸盖中形成冷却剂的流动通道(例 如,水套)。例如,还需要用于传送冷却剂的泵和用于对冷却剂进行冷却 的散热器。为此,水冷发动机的结构会复杂。
已知例如由相对小尺寸摩托车所代表的具有单缸内燃机(在下文中称 作“单缸发动机”)的骑乘式车辆。单缸发动机的优势包括其具有比多气 缸发动机更简单的结构。为完全利用该优势,期望单缸发动机具有相对简 单的冷却结构。为此,通常在气缸体或气缸盖上设置散热片,以使得气缸 体或气缸盖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空气冷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具有散热片的气冷发动机中,气缸体等从表面受到冷却。相反,在 水冷发动机中,气缸体等从设置在表面的内侧的水套受到冷却。爆震传感 器布置在设置于发动机的表面上的凸台上。这意味着,当为具有散热片的 气冷发动机提供凸台时,发动机冷却变得不足,因此,爆震传感器的冷却 会变得不足。也就是说,当假设从发动机的表面的内侧完成冷却的上述常 规技术应用于气冷发动机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会变得过高,降低爆震传 感器的可靠性。相反,如果爆震传感器设置在远离爆震发生位置的位置处 以将爆震传感器设置在温度尽可能低的位置,则将很难高精度地检测爆 震。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在装有爆震传感器的单缸内燃机中高精度地检测 爆震并同时抑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升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内燃机是用于车辆的单缸内燃机,其包括:气缸体,在 气缸体中形成有气缸;气缸盖,其连接到气缸体;一个或多个散热片,其 从气缸体和气缸盖当中至少一者的表面突出;传感器安装凸台,其从表面 突出并且与一个或多个散热片中的一部分连续;和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爆 震并被安装到传感器安装凸台。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能够在装有爆震传感器的单缸内燃机中高精度地检测爆震并同 时抑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获得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获得的横截面图并示出散热片、凸台等;
图5是从凸台的轴向观察的示出凸台和散热片的一部分的示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凸台、传感器和螺栓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7是与图2相对应的横截面图并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组;
图8是与图4相对应的横截面图并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散热片、凸 台等;
图9是与图2相对应的横截面图并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动机组; 和
图1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骑乘式车辆是小型摩托车1。尽管摩 托车1是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的一个示例,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 车辆不限于小型摩托车1。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任意其他类型 的摩托车,例如,电动助力型摩托车、越野型摩托车、或道路型摩托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要表示乘员可跨坐在上面以骑乘的任意类 型的车辆,而不限于两轮车辆。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例如通过 倾斜车体来改变行驶方向的三轮车辆。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其 他类型的骑乘式车辆,例如,ATV(全地形车辆)。
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和“右”分别表示根 据摩托车1的乘员的视角所限定的前、后、左和右。附图中的标记符号 F、Re、L和R分别表示前、后、左和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