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邪入侵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9764.3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3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高林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9/00;A61P25/02;A61P29/00;A61P31/1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邪 入侵 神经痛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邪入侵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不少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疼痛、灼痛、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临床通常将此类疾患确诊为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布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为眼科常见病。病发时头疼欲裂,眼珠似乎也要崩裂出眼眶,疼痛难忍。在工作过度疲劳或是心情压抑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燥等症状,其头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性质有跳痛、刺痛、刀割样痛、搏动样痛、胀痛等,重者头痛如劈。大部分患者伴有头昏、失眠、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双眼抽痛、流泪、视力模糊。有的患者数日或数月发作1次,有的1日发作2~3次,甚则痛不间断。
眶上神经痛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眶上神经痛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有关。因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末梢支,较表浅,故易受累。起病多急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也可在持续痛时伴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布区(前额部)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
眶上神经痛是指眶上神经分部范围内(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中医称“眉棱骨痛”。该病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外伤。2.副鼻窦炎。3.神经衰弱、屈光不正。4.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前额部持续性或阵发性针刺样痛或烧灼感,时轻时重,常伴眼珠胀痛,并有不耐久视,畏光,喜闭目,以及阅读后和夜间加重。查体可见眶上神经出口处眶上切迹有压痛,眶上神经分部区呈片状痛觉过敏或减退。所以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大多数做诱发电位或头颅CT及核磁共振。
针对眶上神经痛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止痛类或抗抑郁类的以对症治疗为主的西药,或采用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等在内的“综合物理疗法”。采用西药治疗,其治标不治本,病情虽可缓解,但是还经常反复发作,甚至还会出现服用止痛类药物在瘾的后遗现象。采用“综合物理治疗”,其疗程长、疗法总体效果不大显著。眶上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对此病文献报道甚少,中医学对该病亦无明确病名。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眶上神经痛引发的眶周、球周疼痛往往顽固,遇诱因(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加重。临床上往往采用西药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或能量合剂治疗,病情多难以控制。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的中药问世,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目前治疗风邪入侵眶上神经痛的药物尚存在的许多不足(如“西医治疗仍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疗效不确切,且不易坚持;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治疗的中药问世,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经验方,药味较多,且均采用煎剂口服,还没有中药注射剂型,对于口服剂型来讲,较多不便,不仅机体对药物吸收缓慢,而且使用也不方便”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平肝止痛、息风、补中益气和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散结止痛的功效,且靶向性强、迅速缓解头痛,眼睛疼痛,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风邪入侵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党参10~20份,丹参10~20份,川芎10~20份,防风10~20份,白芷10~20份,谷精草10~20份,连翘10~20份,黄芪10~20份,细辛10~20份,羌活10~20份,白僵蚕10~20份,赤芍10~20份,天麻10~20份,地龙10~20份,姜黄10~20份,菊花10~20份,蝉蜕10~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高林,未经杨高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课桌
- 下一篇:具有轮廓导入部分的流体连接器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