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生物浮沫防控功能的脱氮除磷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58937.X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昌明;邹伟国;谭学军;陈嫣;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生物 浮沫防控 功能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生物浮沫防控功能的脱氮除磷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繁多,以A/A/O、氧化沟和SBR三大系列工艺为主,其中A/A/O系列工艺以其构造简单,出水稳定,控制方便等优点,成为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首选工艺。
A/A/O系列工艺应用广泛,形式多样,常见的有A/A/O、倒置A/A/O、改良A/A/O、Bardenpho、约堡工艺、UCT、MUCT、多段A/O工艺等。其中多段A/O工艺由于分点进水,使工艺的前段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完成污染物的去除,节约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由于多段A/O工艺由多段AO串联而成,因此不需要内回流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脱氮效果,有效节约了运行的能耗。
长期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经验表明:污水处理工艺的效能与活性污泥浓度息息相关,而系统的活性污泥浓度受泥水分离效果的限制,许多污水处理厂由于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较差,系统的污泥浓度只能维持在2000~3000mg/L,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始终达不到设计负荷,造成设施和设备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大量污水处理厂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物浮沫,发生浮沫及其恢复期间出水水质基本不能达标,已成为困扰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人员的难题。
鉴于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要求日趋严格,且建设用地紧张,以多段A/O为基础开发更为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设用地省、运行能耗低、污泥沉降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优质的具有生物浮沫防控功能的脱氮除磷工艺,以解决目前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偏大、泥水分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生物浮沫防控功能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分流进入第一无氧池和第二无氧池,流入第一无氧池的污水在第一无氧池内与从二沉池回流的回流污泥进行混合反应,第一无氧池输出的混合液进入第一好氧池进行好氧反应,第一好氧池出水进入第二无氧池内与流入第二无氧池的污水进行反硝化反应,第二无氧池出水流入第二好氧池,第二好氧池输出的混合液流入脱气系统脱除氮气,混合液经过脱气后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底部污泥部分回流至第一无氧池,同时将部分剩余污泥排出。第一无氧池和第二无氧池前端发生反硝化反应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后端发生厌氧释磷反应。
第二好氧池出水进入脱气系统,在负压情况下脱除混合液中的氮气,脱除氮气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从而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混合液在沉淀池的泥水分离效果,在二沉池底部形成浓度更高的活性污泥,在回流比不变的情况下,回流更多的活性污泥至生化反应池,提升整个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第一无氧池和第二无氧池主要搅拌维持活性污泥的悬浮状态,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通过鼓风曝气维持活性污泥的悬浮状态。
该工艺通过脱气系统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不仅可在系统维持高污泥浓度,提高污水处理效能,而且可有效防控污水处理厂常见的生物浮沫,降低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本发明是一种占地面积省、运行能耗低、出水水质好的高效脱氮除磷工艺,能解决目前污水处理厂泥水分离效果差,污泥浓度低,生物浮沫频发的问题,可用于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造工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通过科学分配进水和强化泥水分离在生化反应系统中维持高污泥浓度,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的处理潜力,显著提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利用脱气系统去除粘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气体,改善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效果,并有效防控污水处理厂常见的生物浮沫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具有生物浮沫功能的脱氮除磷工艺,包括第一无氧池1,第一无氧池1输入端与系统进水端连接,第一无氧池1输出端与第一好氧池2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无氧池3输入端与第一好氧池2输出端及系统进水端连接,第二无氧池3输出端与第二好氧池4输入端相连,第二好氧池4输出端与脱气系统5输入端连接,脱气系统5输出端与二沉池6输入端连通,污泥由二沉池6底部回流至无氧池1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块体高熵金属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从赤泥炉渣中回收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