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自动生产镁-稀土中间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869.7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芳;王松涛;崔昌华;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3/06;C22C1/02;B22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自动 生产 稀土 中间 合金 方法 | ||
1.一种连续自动生产镁-稀土中间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稀土金属料和镁锭分别进行预处理;
(2)将镁锭投入坩埚,当坩埚内温度达到340-360℃时自动通入保护气体,并持续加热至660℃-680℃;待镁锭全部熔化后加入稀土金属料,加热到700℃-780℃;加热至熔化,搅拌均匀;
(3)对合金液进行抽样测定;
(4)由定量泵定量浇注,连续自动铸锭,冷却成型;
(5)收集镁-稀土中间合金锭,抛光,包装,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将稀土金属料破碎至5-10mm;镁锭表面用气流沙抛光预处理,去氧化皮和表面污染物,在连铸炉炉盖上预热至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坩埚加热至镁锭的熔化温度为660-680℃,投入稀土金属料后,加热至700-780℃,以28-35Hz的搅拌频率搅拌30-4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对合金液进行抽样检测,控制合金成分含量偏差在0.5%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由定量泵定量浇注,连续自动铸锭,浇注传输管加热温度为530-570℃,浇注频率为30-60Hz,浇注延时1-3秒,铸锭机频率10-28Hz,延时10-2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气体为Ar气,总流量设定为10-20L/分钟;每次铸锭前开通Ar气将泵室熔体搅拌10~15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稀土金属料在油压机上破碎至5-10mm的小块,将至少部分镁锭切成10-30cm的小段便于配料,并将镁锭表面处理干净后放置于连铸炉的炉盖上预热至80-100℃;
(2)提前启动连续铸锭机预热30分钟,按比例称重进行配料,设定好程序,温度达到350℃时自动启动气体保护,将配好的镁锭先加入无镍高温合金钢板坩埚内,加热至660℃-680℃,待镁锭全部熔化后加入纯稀土金属料,加热到700℃-780℃;启动搅拌程序,以30Hz的搅拌频率搅拌40分钟;每次铸锭前开通Ar气并将泵室熔体搅拌12秒;
(3)对合金液进行抽样测定;
(4)由定量泵定量浇注,连续自动铸锭,浇注传输管加热温度为550℃,浇注频率为45Hz,浇注延时2秒,铸锭机频率为18Hz,铸锭延时15秒,合金液在锭模中冷却成型;
(5)收集镁-稀土合金锭,冷却后抛光,真空单锭包装,再整件充Ar气或者蜡封入库。
8.一种镁-稀土中间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稀土中间合金含有1%-30%的稀土,碳含量C≤300PPM。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镁-稀土中间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稀土中间合金熔点为600℃-780℃、比重为1.79g/cm3-4.67g/cm3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镁-稀土中间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为镧、富镧、铈、富铈、镨、钕、镨钕、钐、钆、铽、镝、钬、铒、镱、钇或富钇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未经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8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