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716.2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正明;今井唯介;宫下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奥珂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J61/36 | 分类号: | H01J6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连接设置于发光管两端的密封管内设有电极保持结构的放电灯,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电灯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短弧型等放电灯中,在封闭电极的发光管的两端一体地形成有玻璃制的密封管,在密封管内,用于支承电极的电极支承棒由筒状玻璃管保持。在采用金属箔的密封结构中,利用热量使密封管缩径,将密封管与玻璃管熔接起来。由此,金属箔被密封,发光管内成为气密状态。
在半导体、液晶制造领域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正在推进短弧型放电灯的大功率化。因此,在额定功率较大的放电灯中,在电极支承棒上固定金属环等环状构件,将多个金属箔熔接于环状构件。于是,经由金属箔、环状构件、电极支承棒向电极供给电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金属环等的热膨胀率与玻璃管不同。因此,在密封工序中将密封管熔接在玻璃管上时,会在环状构件与玻璃管的接触面附近产生应变,该应变会导致灯破裂。为了防止产生这样的应变,例如在环状构件的两面配置相同尺寸相同规格的金属制圆板箔,从而防止玻璃构件与环状构件的熔接(参照专利文献2、3)。
而且,由玻璃形成的密封管与金属环接触时,会在密封工序中因径向热膨胀率的差异而对密封管施加应力。因此,以遮盖金属环的方式设置卷箔,从而防止金属环与密封管相接触(参照专利文献4)。卷箔仅遮盖金属环周围的部分,卷箔的电极侧端部没有超出金属环,未延伸至电极侧玻璃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5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15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58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98947号公报
由于玻璃管、金属环等在加工作业过程中进行倒角作业等,因此,其周缘部分略微带有圆角。因此,在密封工序后,会在金属环、电极侧玻璃管、密封管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该间隙是通过加热玻璃使玻璃软化而成形的,因此其形状不稳定,容易在电极侧玻璃管与密封管之间产生楔形的间隙。
由于在电极支承棒、金属环与玻璃管、密封管之间不能呈完全密合的状态,因此该间隙的压力与放电空间内压力相等。因此,若在点亮灯时因金属环与电极侧玻璃管的径向热膨胀率的差异而产生应力,则会从楔形的间隙部分产生裂纹,有可能导致密封管破裂。
发明内容
因而,需要防止由因热膨胀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应力所引起的密封管破裂。
本发明的放电灯包括:电极支承棒,其用于支承发光管内电极;玻璃管,其被电极支承棒贯穿,且与由石英玻璃等形成的密封管相熔接;以及导电性圆板构件,其连接有电极支承棒,且将沿着轴线方向配置的金属箔与电极支承棒电连接起来。
例如,放电灯构成为短弧型放电灯。导电性圆板构件在此能够构成为无孔的板状构件或有孔的环状构件,例如使金属环等被电极支承棒贯穿。
也可以在导电性圆板构件与玻璃管之间与导电性圆板构件和玻璃管接触地配置圆板箔,使电极支承棒贯穿圆板箔。例如,圆板箔能够由较薄的金属箔构成。
本发明的放电灯包括遮盖导电性圆板构件外周面的金属箔等的卷箔。而且,卷箔的电极侧端部沿着轴线方向位于比金属箔端部及导电性圆板构件靠电极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卷箔超出金属箔甚至超出导电性圆板构件而延伸至玻璃管,卷箔的电极侧端部(周缘部)未收纳在导电性圆板构件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范围内。由此,即使因玻璃管与导电性圆板构件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产生应力,在玻璃管与导电性圆板构件的边界部分发生的应力也会由具有挠性且具有柔软性的卷箔吸收。
特别是进行了倒角加工等时,会在导电性圆板构件、密封管、还有玻璃管之间沿着周向形成间隙、空隙。但是,只要是卷箔暴露出来的结构,即使放电空间内的压力通往空隙,也能够防止应力直接施加于密封管。而且,不管是否进行倒角加工,在设有圆板箔的情况下都会形成较大的空隙、间隙,但能够利用卷箔防止应力集中于密封管。
而且,能够构成为卷箔的电极侧端部沿着径向位于比导电性圆板构件外周面靠轴线侧的位置,即构成为卷箔的电极侧端部靠近轴线侧。由此,会防止在密封工序中卷箔的电极侧端部朝向密封管外周侧进入,从而会可靠地防止因应力向密封管集中而产生裂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奥珂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奥珂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